被恼诗人应不彻,怪来言语总成诗
出处:《梅花和黄觉民四首 其二》
宋 · 王之道
萧然清映水边枝,似向温泉见玉肌。
被恼诗人应不彻,怪来言语总成诗。
被恼诗人应不彻,怪来言语总成诗。
注释
萧然:形容清冷、孤寂的样子。清映:清晰地倒映。
温泉:自然的热水泉。
玉肌:比喻洁白如玉的肌肤。
被恼:被美景所困扰。
不彻:未能完全领悟。
怪来:难怪。
言语:说的话。
总成诗:总是变成诗歌。
翻译
它在清澈的水面旁独自映照,仿佛在温泉中展现出如玉的肌肤。诗人被它的美所困扰,可能并未完全理解,因为任何与它相关的言语都变成了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梅花和黄觉民四首(其二)》。王之道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
"萧然清映水边枝" 一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春日或秋末,阳光透过树梢,洒落在水边的梅花枝上,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萧然" 二字形容光线柔和而又带有几分凉意,与"清映" 相呼应,共同营造了一种恬静淡远的氛围。
"似向温泉见玉肌" 这一句,则是将梅花比作美人的玉肌,用以表达诗人对梅花之美的赞叹。这里的"温泉" 可能暗示着春意盎然,水暖情浓,而梅花则宛如出浴的美人,肌肤光滑细腻,透露出淡淡的玉色光泽。
第三句 "被恼诗人应不彻"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被恼" 指的是诗人在创作时受到了一些干扰或是情绪上的波动,而"应不彻" 则意味着尽管如此,诗人的情感并没有完全地表达出来。
最后一句 "怪来言语总成诗" 显得诗人对此种状态的自嘲。在这种情境下,即便是随意说出的话,也似乎都能自然而然地化作诗行。这里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同时又带有几分自嘲和幽默。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之道对梅花的独特情感,更透露出了他在创作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以及其对待自然、语言与诗意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