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兄仍见,丹诚帝岂闻
白发兄仍见,丹诚帝岂闻。
九衢横逝水,二室散浮云。
屈指豪家尽,伤心要地分。
禁中周几鼎,源上汉诸坟。
貔虎今无半,狐狸宿有群。
威声惭北部,仁化乐南薰。
野檗饥来食,天香静处焚。
壮年唯喜酒,幼学便诃文。
及尔空衰暮,离忧讵可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归老:退休归乡。忽为君:忽然成为你的领地。
白发:形容年老。
丹诚:忠诚之心。
九衢:繁华街道。
二室:东、西两宫。
豪家:豪门贵族。
伤心:令人悲痛。
禁中:皇宫。
周几鼎:象征权力的宝鼎。
源上:源头之处。
威声:威望名声。
仁化:仁政教化。
南薰:南方温暖的气候。
野檗:野生的杜若。
幼学:少年时期的学习。
离忧:离别之苦。
翻译
当我老去洛阳时,这个县忽然属于你。白发苍苍的兄长还能相见,但你的忠诚皇帝怎能知晓。
车水马龙的城市消失如流水,东西两宫的宫殿散落如浮云。
算算豪门已尽,令人痛心的是这里曾是重要之地。
皇宫中曾经的宝鼎,源头上的汉代陵墓。
如今猛兽已无半只,狐狸却成群结队。
你的威望在北方惭愧,仁德教化在南方受到赞美。
饥饿时野外的杜若成了食物,静谧处焚烧着天香。
年轻时我只爱饮酒,年少时就厌恶文章。
如今你已衰老,离别的忧愁又怎能听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洛阳城中归老时的感慨和景象。开篇“洛阳归老日,此县忽为君”表达了诗人对洛阳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几乎将其视作自己的领地。
接着,“白发兄仍见,丹诚帝岂闻”两句通过对比白发与丹诚(可能指某种颜色或事物),传递出时光流逝、人事更迭的无常之感。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于岁月易逝、壮志未酬的哀愁。
“九衢横逝水,二室散浮云”描述了洛阳城中河流与云烟交织的景象,这里通过具体的数字“九”和“二”,营造出一种繁华而又淡远的情调。接下来的“屈指豪家尽,伤心要地分”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昔日豪门旧宅已成空壳、自己亦不得不离去的悲哀。
“禁中周几鼎,源上汉诸坟”两句,则是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诗人通过古代的鼎和汉时的陵墓,唤起了对于过去文明的敬畏与怀念,同时也暗示着自己与这些历史相比之下的渺小。
“貔虎今无半,狐狸宿有群”两句,通过对野兽的描述,传达出一份荒凉与凋敝。貔虎(神话中的猛兽)不再出现,而狐狸却成群结队,这种生态变化暗示着一个时代的消逝和新生的交替。
“威声惭北部,仁化乐南薰”则是对不同方位文化影响力的描绘。北部之地给人以威严之感,而南方则是仁慈与温暖的象征,这里的“惭”字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野檗饥来食,天香静处焚”两句,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野生植物野檗在饥饿中寻找食物,而天香则在宁静之地被焚烧,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生活中的苦乐参半。
“壮年唯喜酒,幼学便诃文”两句,则是回忆青春时光。壮年时只知欢乐饮酒,不谙世事;而在学问上,则早早便受到教导和规劝,这些都是对个人成长经历的反思。
最后,“及尔空衰暮,离忧讵可闻”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晚年孤独无依、心中积累的离愁与忧虑无法倾诉的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