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思西掖五花判,且补河东三箧书
愁心不忍闻宾雁,病眼犹能拾蠹鱼。
攲枕微吟空展转,绕廊闲步自踌躇。
铜龙漏滴传钩盾,玉兔光芒射绮疏。
薄宦久淹沧海郡,故交多入紫垣居。
洛阳已在拜尘后,宣室那逢膝席初。
投阁寂寥深自愧,抱关憔悴拟何如。
宁思西掖五花判,且补河东三箧书。
桑梓任抛万里外,蓬莱试住十年馀。
释之不调嵇康懒,终待休官学灌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耿耿:明亮。银釭:银灯。
直庐:简陋的房屋。
西风:秋风。
黄叶:落叶。
满庭除:铺满庭院。
愁心:愁苦的心情。
宾雁:大雁。
蠹鱼:书中的蛀虫。
攲枕:斜倚枕头。
空展转:辗转反侧。
踌躇:犹豫。
铜龙漏滴:铜漏计时。
传钩盾:时间的提醒。
玉兔:月亮。
薄宦:低微的官职。
淹:滞留。
沧海郡:偏远海滨郡。
紫垣:京师。
宣室:汉代宫殿。
膝席:亲密交谈。
投阁:投闲置散。
寂寥:孤独。
抱关:守门。
宁思:不再想。
五花判:高官。
河东三箧书:修补书籍。
桑梓:故乡。
蓬莱:隐居之地。
十年馀:多年。
释之:西汉名臣张释之。
嵇康:魏晋名士。
灌蔬:种菜。
翻译
明亮的银灯照亮了简陋的房屋,秋风吹过,落叶铺满了庭院。心中愁苦,连大雁的叫声都难以忍受;病弱的眼睛还能捡起书中的蛀虫。
我斜倚枕头低声吟唱,辗转反侧;在走廊上闲逛,独自犹豫。
铜制漏壶的滴水声传来,像是时间的提醒;月光穿过窗纱,洒落一地。
长久以来,我在偏远的海滨郡任职,老朋友大多在京师任职。
洛阳的繁华已成过往,宣室重逢的期望渺茫。
面对孤独的官位,我内心充满愧疚;守门疲惫,不知未来如何。
我不再向往西掖的高官,只想修补河东的书籍。
家乡已被抛在万里之外,我尝试在蓬莱隐居多年。
像释之那样不被重用,我也有嵇康般的懒散;最终希望能辞官归隐,种菜度日。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亿所作,名为《集贤宿直寄中书李梁二舍人》。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仕途上的不顺利。
"耿耿银釭照直庐,西风黄叶满庭除。" 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一种深秋的氛围,银釭即古代的一种灯具,耿耿有光芒闪烁之意,照亮了诗人的住所——直庐,而外面则是西风吹过,黄叶满庭,给人以萧瑟感。
"愁心不忍闻宾雁,病眼犹能拾蠹鱼。"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身体上的不适,不愿听到宾雁的叫声,尽管眼睛有病,但还是能够勉强看清那些小小的污渍(蠹鱼)。
接下来的几句“攲枕微吟空展转,绕廊闲步自踌躇。铜龙漏滴传钩盾,玉兔光芒射绮疏。” 描述了诗人在夜晚的寂寞中轻声吟咏诗歌,但心中充满了矛盾和不甘;白日里则是在空旷的走廊上散步,内心却是踌躇不决。铜龙漏滴和玉兔光芒都是对环境的描写,其实反映的是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忧虑。
"薄宦久淹沧海郡,故交多入紫垣居。洛阳已在拜尘后,宣室那逢膝席初。" 这几句中,诗人提到自己仕途上的不顺,官职微薄而又长时间地留滞在外地;旧友多已进入高级官府,只有少数与他相聚。洛阳已成往事,而宣室的膝席(一种宴席)也难以再次得到。
"投阁寂寥深自愧,抱关憔悴拟何如。"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仕途上的失意和对未来的迷茫感受。在官场中,他感到孤独和自责,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是一片迷茫。
"宁思西掖五花判,且补河东三箧书。" 这里提到的“西掖”、“五花判”可能是指诗人希望能够回到家乡去;“河东三箧书”则是他想要补写的书信或文稿。
最后,“桑梓任抛万里外,蓬莱试住十年馀。释之不调嵇康懒,终待休官学灌蔬。” 表现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又觉得自己还未能做到像嵇康那样超脱世俗,故而只能等待着一日能够辞官回家,去学习种植蔬菜。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仕途上的不顺利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