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壁有梯镌日月,碧霏无梦洗尘劳
出处:《陪程使君宿玉泉寺三首》
明 · 区怀瑞
堆蓝天外隐松涛,十笏今看驻节旄。
丹壁有梯镌日月,碧霏无梦洗尘劳。
虚传经论藏金刹,何似诗篇映玉毫。
自倚绳床度遥夜,不知身傍法云高。
丹壁有梯镌日月,碧霏无梦洗尘劳。
虚传经论藏金刹,何似诗篇映玉毫。
自倚绳床度遥夜,不知身傍法云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玉泉寺的静谧与庄严,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内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氛围。
首句“堆蓝天外隐松涛”,以“堆”字形象地描绘出山峦叠嶂,松涛起伏的壮丽景象,仿佛将天空都遮蔽起来,展现出一种深远辽阔的意境。接着,“十笏今看驻节旄”一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将寺庙中的旗帜比作“节旄”,暗示了寺庙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威严,同时也表达了对程使君来访的尊敬与欢迎。
“丹壁有梯镌日月,碧霏无梦洗尘劳”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神圣与超脱。丹壁上的石梯,仿佛是通往天界的阶梯,镌刻着日月的光辉,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永恒;而碧绿的烟雾则如同洗涤心灵的清泉,洗净了世俗的烦恼与劳顿,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纯净。
“虚传经论藏金刹,何似诗篇映玉毫”两句,对比了佛教经典与文学作品的不同魅力。虽然金刹中藏有深奥的佛经,但诗人更欣赏诗篇中蕴含的智慧与情感,它们如同玉毫般璀璨夺目,照亮了心灵的深处。这种对比,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推崇。
最后,“自倚绳床度遥夜,不知身傍法云高”两句,描绘了诗人独自倚靠在绳床上度过漫长夜晚的情景,周围环绕着法云(佛教中指佛法的云气),仿佛置身于佛国之中。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虔诚与向往,也体现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玉泉寺及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以及诗人对精神世界和文学艺术的深情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