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靸著芒鞋不杖藜,啸泉归去衣裳湿全文

靸著芒鞋不杖藜,啸泉归去衣裳湿

出处:《赠刘道士
宋 · 赵汝回
竹岩鸟啼云影闲,此是玉帝藏书山。
他峰叶尽一霜后,仙洞春如三月间。
白须道人年八十,指予漈路从溪入。
靸著芒鞋不杖藜,啸泉归去衣裳湿

拼音版原文

zhúyánniǎoyúnyǐngxiánshìcángshūshān

fēngjìnshuānghòuxiāndòngchūnsānyuèjiān

báidàorénniánshízhǐcóng

zhùmángxiézhàngxiàoquánguīshang湿shī

注释

竹岩:青竹覆盖的岩石。
鸟啼:鸟儿的鸣叫声。
玉帝:道教神话中的天庭主宰。
仙洞:传说中神仙居住的洞穴。
白须道人:须发皆白的道士。
漈路:瀑布旁的小路。
芒鞋:草鞋。
杖藜:拄着藜杖。
啸泉:对着泉水发出啸声。

翻译

翠竹岩上鸟儿鸣叫,云影悠闲自在,这是玉皇大帝收藏经书的山峦。
其他山峰在秋霜过后叶子落尽,而这座仙洞里的春天却像三月般明媚。
一位白发苍苍的道人已年届八十,他指着溪流指示我瀑布之路。
他光着脚穿着草鞋,不用手杖,边啸歌边沿着清泉归去,衣裳都被水打湿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中景象。"竹岩鸟啼云影闲",通过鸟鸣和悠闲的云影,传达出山林的静谧与自然之美。诗人将此地比作"玉帝藏书山",暗示其神圣与隐秘,犹如仙境。

"他峰叶尽一霜后",点明时令已至秋末,其他山峰的树叶都已凋零,但此地却依然春意盎然,"仙洞春如三月间",展现了独特的季节反差和洞天福地的奇妙。

"白须道人年八十",引入了一位年迈的道士形象,他的存在增添了神秘感。"指予漈路从溪入",道人指引诗人沿着溪流进入,显示出他对山中路径的熟悉。

最后两句"靸著芒鞋不杖藜,啸泉归去衣裳湿",描绘了道人轻装简行,踏着草鞋,无须拐杖,自在地在山间漫步,甚至衣衫被山泉打湿,展现出他的闲适与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怀,赞美了道教隐居生活的清幽与超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