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非不理,小官皆用才
出处:《送崔录事赴宣城》
唐 · 高适
大国非不理,小官皆用才。
欲行宣城印,住饮洛阳杯。
晚景为人别,长天无鸟回。
举帆风波渺,倚棹江山来。
羡尔兼乘兴,芜湖千里开。
欲行宣城印,住饮洛阳杯。
晚景为人别,长天无鸟回。
举帆风波渺,倚棹江山来。
羡尔兼乘兴,芜湖千里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大国:指国家。小官:职位较低的官员。
皆:都。
用才:任用有才能的人。
宣城印:在宣城任职的官印,象征权力和职位。
住饮:居住并享受。
洛阳杯:洛阳产的美酒。
晚景:傍晚的景色。
为人别:人事变迁,告别。
长天:广阔的天空。
无鸟回:没有飞鸟归来。
举帆:扬帆起航。
风波渺:风浪渺茫。
倚棹:倚靠船桨。
江山来:山水如画般展现。
羡尔:羡慕你。
兼乘兴:同时带着愉快的心情。
芜湖:地名,位于中国安徽省。
千里开:千里之行,形容旅途遥远。
翻译
大国并非不理会人才,小官也都任用有才能的人。想要在宣城任职,享受洛阳美酒的时光。
傍晚的景色中,人事已别离,广阔的天空没有归鸟飞翔。
扬帆出海,风浪渺茫,倚靠船桨,山水画卷展开。
我羡慕你既能乘兴而行,又能畅游千里在芜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即将启程前往宣城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的羡慕与不舍。首句“大国非不理,小官皆用才”说明国家重视人才的选拔使用,即使是小官也需有才能之人担任。这反映出唐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视。
接着,“欲行宣城印,住饮洛阳杯”诗人表达了友人即将踏上赴任之路,而自己则留在洛阳享受美酒,这里“印”和“杯”都是对未来工作与当前生活的一种象征性的描绘。
第三句“晚景为人别,长天无鸟回”通过对夕阳的描写和空中无鸟的形象,传达了离别之情和深远之意。晚景即指日落时分,常用来表达别情;长天则是广阔的天空,无鸟回飞增添了一种孤寂感。
“举帆风波渺,倚棹江山来”这两句描绘了友人启程的壮丽画面。举帆意味着起航,“风波渺”则形容水天一色的辽阔,而“倚棹江山来”则是诗人站在岸边,望着远去的船只和渐行渐远的江山。
最后,“羡尔兼乘兴,芜湖千里开”表达了对友人能够在旅途中享受风光、心情舒畅的羡慕。诗人希望朋友不仅要把握好赴任的机会,还能在路上感受到自然之美,“芜湖千里开”则是对未来道路宽广无阻的一种祝愿。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友情深厚以及对于新生活、新旅程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