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得佳趣,何尝日登临
出处:《题盛彦光少府丘壑轩》
宋 · 曾几
何许觅丘壑,不专在山林。
胸次傥萧散,市朝有幽寻。
只今谢幼舆,超然抱遐心。
俯仰得佳趣,何尝日登临。
我虽非夔旷,粗亦能赏音。
不用一再鼓,山高水深深。
胸次傥萧散,市朝有幽寻。
只今谢幼舆,超然抱遐心。
俯仰得佳趣,何尝日登临。
我虽非夔旷,粗亦能赏音。
不用一再鼓,山高水深深。
注释
何许:何处。觅:寻找。
丘壑:山水沟壑。
专:只。
山林:山林之地。
胸次:内心。
傥:如果。
萧散:闲适。
市朝:市井。
幽寻:幽深的探索。
谢幼舆:古人名,象征超脱。
遐心:远大心境。
俯仰:抬头低头。
登临:登山临水。
非:不如。
夔旷:古代音乐家。
赏音:欣赏音乐。
一再:多次。
鼓:鼓声。
深:深远。
翻译
何处去寻找那山水间的沟壑,它并不只存在于山林之间。即使身处喧嚣的市井,心中也能寻求到宁静的幽深之处。
如今的谢幼舆,超脱世俗,怀揣着远大的心境。
无论是抬头还是低头,都能感受到美好的情趣,无需天天登山临水。
我虽然比不上夔旷那样的音乐大师,但也能够欣赏大自然的乐章。
无需再敲击鼓声,因为山的高峻,水的深远,本身就是动人的乐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的《题盛彦光少府丘壑轩》。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赞赏了盛彦光少府能在喧嚣的市朝之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丘壑之趣。诗人自谦并非像古代音乐大师夔旷那样精通音律,但也能欣赏山水之美,强调无需频繁游览,只需心境悠然,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山水的深邃与乐趣。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