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溪上月,堂下水,并春晖全文

溪上月,堂下水,并春晖

宋 · 张先
主人宴客玉楼西。
风飘雪、忽雰霏。
唐昌花蕊渐平枝。
浮光里,寒声聚,队禽栖。
惊晓日,喜春迟。
野桥时伴梅飞。
山明日远霁云披。
溪上月,堂下水,并春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玉楼西举行的宴会,主人款待宾客的温馨情景。开篇便以“风飘雪、忽雰霏”营造出一幅迷离的冬日风光图,其中“风飘雪”未必是真的下雪,但给人一种寒冷和朦胧的感觉,诗人借此突显宴会的温暖与外界的冷清对比。

接着,“唐昌花蕊渐平枝”描绘了春意初生的景象。唐昌指的是唐代的一种名贵花卉,这里用以表达时序更替,春天即将到来,而“渐平枝”则暗示冬日的严寒已经减退。

“浮光里,寒声聚,队禽栖”一句中,“浮光”指的是阳光透过云层或树木投射下来的斑驳光影,这里的“寒声”可能是风声、水声或者鸟鸣声的统称,而“聚”字则表明这些声音在某个地方汇集,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队禽栖”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群鸟儿栖息的情景。

“惊晓日,喜春迟”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清晨阳光的惊讶。春意初生,日光柔和,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野桥时伴梅飞”则是对景物的细腻描绘,野桥边的梅花随风轻舞,与之相呼应的是诗人的孤独与沉思。

最后,“山明日远霁云披。溪上月,堂下水, 并春晖。”这几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高度概括和美学提升。在这里,山川、日光、月亮、流水都被纳入诗人的审美视野之中,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图景。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宴会的场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喜悦,以及对生命力和生机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