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气节极伟特,令人爱之舍不得
出处:《爱竹歌》
宋末元初 · 郑思肖
此君气节极伟特,令人爱之舍不得。
遍造山水有竹处,不问主人识不识。
朝朝暮暮看不足,感得碧光透双目。
一旦心空忽归去,挺身特立化为玉。
遍造山水有竹处,不问主人识不识。
朝朝暮暮看不足,感得碧光透双目。
一旦心空忽归去,挺身特立化为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此君:这位君子。气节:道德操守,品格。
伟特:独特,非凡。
爱之舍不得:深深的喜爱,难以割舍。
遍造:游遍。
山水有竹处:有竹林的山水之地。
不问:不顾及。
识不识:是否认识。
朝朝暮暮:每天早晚。
看不足:看不够。
碧光:翠绿的光芒。
透双目:穿透双眼。
心空:心境空灵。
忽归去:突然离去。
挺身:挺直身体。
特立:独立不倚。
化为玉:转化为玉石。
翻译
这位君子的气节极为独特,让人喜爱得无法割舍。他游遍了有竹林的山水,不论主人是否相识。
无论早晚,我都看不够这翠绿的光芒,它穿透了我的双眼。
有一天,我的心忽然变得空灵,他挺直身躯,瞬间化为了美玉。
鉴赏
这首诗《爱竹歌》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的作品,他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竹子深深的热爱和敬仰。诗中“此君气节极伟特”赞美了竹子高尚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节,"令人爱之舍不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眷恋之情。接下来,“遍造山水有竹处,不问主人识不识”描绘了诗人无论身处何处,只要有竹子的地方就必去欣赏,甚至不顾主人是否相识,体现出他对竹子的痴迷和追求。
“朝朝暮暮看不足,感得碧光透双目”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竹子的钟爱,即使日复一日地观赏也觉得不够,竹子的翠绿光芒仿佛穿透了他的双眼,直入心灵。最后,“一旦心空忽归去,挺身特立化为玉”寓意着诗人虽然可能离开人世,但竹子的精神将永远留在心中,他的精神也会像竹子一样坚韧挺拔,最终升华成一种纯洁无暇的品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深深敬仰和人格追求,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崇尚高洁品格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