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阶佩玉和,廊庑沈檀遍
千秋报功德,不逐世代变。
刘汉过鲁祠,李唐进南面。
尊崇至皇明,八佾太牢荐。
方兹仲秋晨,辟雍事将献。
大臣奉朝命,对越俪如见。
庭阶佩玉和,廊庑沈檀遍。
鲰生缀班行,朝衣肃頍弁。
英灵俯仰间,心诚自兢战。
默惟圣明时,不许他道煽。
斯文日月光,所以政治善。
圣子复神孙,绳绳合师宪。
治洽永雍熙,刍荛罄真愿。
鉴赏
此诗《秋丁陪祀》由明代诗人苏葵所作,描绘了秋季祭祀的宏大场景与庄严气氛。诗中以“吾道贯古今,素王屼宫殿”开篇,点明祭祀活动的历史悠久与神圣性,暗示祭祀对象的崇高地位。接着,“千秋报功德,不逐世代变”强调了祭祀活动对于传承美德、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不受时间变迁的影响。
“刘汉过鲁祠,李唐进南面”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强化了祭祀活动的深远意义,同时也暗含了对历代帝王推崇礼制的肯定。接下来,“尊崇至皇明,八佾太牢荐”则直接描述了祭祀仪式的隆重与庄重,八佾舞队与太牢祭品的使用,体现了对祖先及神明的尊敬与虔诚。
“方兹仲秋晨,辟雍事将献”点明了祭祀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即在仲秋之晨于辟雍进行。随后,“大臣奉朝命,对越俪如见”描绘了官员们遵照朝廷命令,恭敬地参与祭祀的情景,展现了官僚体系的有序运作。
“庭阶佩玉和,廊庑沈檀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祭祀现场的装饰与氛围,佩玉的和谐与沈檀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祥和的环境。最后,“鲰生缀班行,朝衣肃頍弁”则以“鲰生”的自谦,表达了即使是普通百姓也对这一神圣仪式的敬畏之心,他们的朝衣与头饰都体现出对仪式的尊重。
“英灵俯仰间,心诚自兢战”一句,诗人通过个人的感受,表达了在如此庄严场合下内心的震撼与敬畏,以及对自身行为的严格要求。接下来,“默惟圣明时,不许他道煽”强调了在圣明时代,人们应遵循正道,反对邪说,保持思想的纯净与道德的高尚。
“斯文日月光,所以政治善”总结了祭祀活动对于文化传承与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通过祭祀活动,弘扬了文明与道德,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圣子复神孙,绳绳合师宪”则表达了对后世子孙继承先祖遗志、遵循师法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发扬光大。
“治洽永雍熙,刍荛罄真愿”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祝愿,同时认为即使是普通百姓(刍荛)也有着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真诚愿望,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与尊重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壮观场面,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道德理念,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传统、礼仪以及社会秩序的深刻理解与高度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