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珠繄谁握,绝唱不可复
典谟慨已远,赋颂纷相授。
调律起建安,沿流及元祐。
上下二千载,统脉如线溜。
渡江又百年,诸老凋丧后。
灵珠繄谁握,绝唱不可复。
我行东南野,文星忽当昼。
云章发玄秘,天笔括宇宙。
风雷膏泽沛,金玉渊海富。
奋然蛟龙兴,绎若韶濩奏。
亟闻魑魅走,语夺江海秀。
想当落笔时,真宰森左右。
要为后世法,何止鸡林售。
早膺头角起,晚悟轩冕谬。
芳兰委萧艾,嘉植梗稂莠。
造物岂终啬,意者其奖就。
吾衰不能进,砚墨如仇寇。
大钟屹于前,缩手不敢扣。
辕缶何所知,管蠡祗自陋。
犹将策驽蹇,延首冀领袖。
已同南方游,何幸遇子厚。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立夫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感慨之作。他以"坑灰冷秦久,刀笔起汉旧"开篇,追溯了历史长河中文字与法律文献的演变,从秦朝的严苛到汉代的兴起。接着,他提到建安时期文学的兴起和元祐年间诗歌的繁荣,强调了中国文学传统的连续性。
诗人感叹,渡江之后的百年间,许多文学大家已经凋零,优秀的创作难以再现。然而,在东南之地,他遇见了才华横溢的刘潜夫,犹如文星照亮白天,其诗作深奥而富有宇宙之广度。赵立夫赞美刘潜夫的诗才如同风雷般滋润,金玉般的丰富,如同蛟龙跃动,韶濩乐章般动人。
他认为刘潜夫的作品足以成为后世典范,超越市场价值,不仅仅是商品交换的对象。诗人自谦未能如刘潜夫般早露才华,晚年才意识到功名利禄并非文学的真谛。他以芳兰被杂草淹没,佳木遭乱草侵扰为喻,表达对造物主是否会奖掖真正才子的期待。
尽管自己年事已高,无法再有所作为,但赵立夫仍对文学充满敬仰,面对刘潜夫的作品,他如大钟在前却不敢轻敲,表示敬佩。他自比辕缶和管蠡,虽才疏学浅,但仍愿学习并期待刘潜夫能引领文坛。
最后,诗人庆幸自己能与刘潜夫相遇,表达了深深的敬仰和感激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才的赞赏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