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知仙卉老云霞,莫赏夭桃满蹊径
往往幽人寻水见,时时仙蝶隔云来。
阴阳雕刻花如鸟,对凤连鸡一何小。
春风宛转虎溪傍,紫翼红翘翻霁光。
贝叶经前无住色,莲花会里暂留香。
蓬山才子怜幽性,白云阳春动新咏。
应知仙卉老云霞,莫赏夭桃满蹊径。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远公:指慧远法师。石开:指石头缝隙中的生长。
幽人:隐士。
仙蝶:神话中的仙子化成的蝴蝶。
如鸟:形容花朵形状像鸟。
连鸡:比喻与平凡事物相伴。
虎溪:地名,传说有老虎出没。
紫翼红翘:形容蝴蝶翅膀色彩斑斓。
贝叶经:佛教经典书写的材料。
莲花会:佛教法会。
蓬山才子:指有才华的隐士。
幽性:幽深的性情。
夭桃:早春盛开的桃花。
蹊径:小路。
翻译
远公修行之处长满了青苔,春日草药最适合在石头缝隙中生长。隐士常常沿着溪流寻找,不时有仙蝶隔着云雾飞来。
阴阳之力在花朵上雕琢出鸟儿的模样,它们与凤凰和鸡相伴,显得多么微小。
春风轻拂虎溪边,蝴蝶翅膀五彩斑斓,在雨后阳光中翩翩起舞。
贝叶经前,万物静止不动,莲花香气在法会中短暂停留。
蓬莱山的才子欣赏着幽深的性情,白云和阳春激发了新的诗篇。
应当知道,仙花虽生于云霞之间,但不要只欣赏那些盛开在小径上的桃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名为《紫参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幽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仙境和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开篇“远公林下满青苔,春药偏宜间石开”两句,以生长在林下的苔藓作为引子,通过“春药”的描写传递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间石开”则形象地表达了生命力强大的植物能够在坚硬的岩石之间开花结果。
接下来的“往往幽人寻水见,时时仙蝶隔云来”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诗中的“幽人”指的是隐居山林之中,对世俗生活有所超脱的人们,而“仙蝶”则象征着一种纯洁、自由和不受尘世羁绊的存在。
紧接着的“阴阳雕刻花如鸟,对凤连鸡一何小”两句,通过对比巨大与微小的事物,强调了自然界中事物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多样性。这里的“阴阳雕刻”指的是自然界中阴阳相间、刻画出各种不同的花鸟姿态,而“对凤连鸡一何小”则是用来衬托那些虽然微小但同样生动有趣的事物。
随后的“春风宛转虎溪傍,紫翼红翘翻霁光”两句,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春风在虎溪边回旋,而“紫翼红翘”指的是某种带有紫色和红色的花朵或生物,它们随着春风摇曳,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诗中后半部分“贝叶经前无住色,莲花会里暂留香。蓬山才子怜幽性,白云阳春动新咏”则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赞美。“贝叶经前”可能是指某种宗教或哲学书籍前的场景,而“莲花会里暂留香”则表达了一种对清净、高贵事物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蓬山才子怜幽性,白云阳春动新咏”则是诗人自称,他以一位生活在蓬莱仙境、擅长吟咏诗文的才能之士自居,并且在春天的阳光中得到新的灵感。
最后,“应知仙卉老云霞,莫赏夭桃满蹊径”则是对读者的劝诫。诗人提醒人们应当认识到那些看似仙境中的植物(“仙卉老云霞”)其实已经历经沧桑,而不应过分沉迷于短暂的红尘之乐(“夭桃满蹊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和向往仙境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