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民久矣困憔悴,淮俗岂常藏不逞
出处:《闻舒州书生聚众为盗》
宋 · 陈造
边头仅绝胡尘警,频年麦秕禾不颖。
淮民久矣困憔悴,淮俗岂常藏不逞。
槌炉血马中夜呼,劫吏驱民刃加颈。
吾民苦旱无生意,更复跳梁汝为梗。
堂堂王度无玷缺,赫赫军容仍暇整。
前年蜑户煽凶威,长蛇封狶摇湖岭。
元戎白羽才一挥,欲丐微生一无幸。
尔曹么么真癣疥,天网莫倚容蛙黾。
昧逐青虫干斧锧,盍辞绿林救要领。
鲸鲵齑粉有前戒,傥被皇恩各乡井。
旱魃逞妖民倒垂,庙堂圣贤自司命。
径须委节发陈廪,少息流离服顽横。
劝分己责可次第,庶援沉焚痊国病。
正资方岳佐尧禹,侧伫剡章伸此请。
淮民久矣困憔悴,淮俗岂常藏不逞。
槌炉血马中夜呼,劫吏驱民刃加颈。
吾民苦旱无生意,更复跳梁汝为梗。
堂堂王度无玷缺,赫赫军容仍暇整。
前年蜑户煽凶威,长蛇封狶摇湖岭。
元戎白羽才一挥,欲丐微生一无幸。
尔曹么么真癣疥,天网莫倚容蛙黾。
昧逐青虫干斧锧,盍辞绿林救要领。
鲸鲵齑粉有前戒,傥被皇恩各乡井。
旱魃逞妖民倒垂,庙堂圣贤自司命。
径须委节发陈廪,少息流离服顽横。
劝分己责可次第,庶援沉焚痊国病。
正资方岳佐尧禹,侧伫剡章伸此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胡尘:指战争或敌人的尘土,此处代指战事。频年:连续多年。
麦秕:麦子不饱满的颗粒。
不逞:不安分,不守规矩。
槌炉:捶打炉火,可能指夜间警报。
封狶:比喻作乱者。
元戎:主将。
白羽:指挥军队的白色羽毛,代指命令。
微生:卑微的生命。
癣疥:比喻小病小患。
蛙黾:蛙和黾,比喻小人。
干斧锧:触犯刑法,遭受杀戮。
绿林:指盗贼聚集的地方。
鲸鲵:比喻恶势力,这里指作乱者。
沉焚:比喻国家的灾难。
方岳:四方的山岳,比喻辅佐的官员。
剡章:上奏的文书。
翻译
边境只因胡尘警报频繁,多年歉收麦粒稀禾不饱满。淮地百姓长久以来困顿疲惫,淮地风俗岂能容忍不安分的人。
半夜捶击炉火,血马嘶鸣,官吏驱赶民众,刀剑架在脖子上。
我们的人民苦于干旱,毫无生机,你又来捣乱作梗。
朝廷气度堂皇,无所欠缺,军队严整,声势赫赫。
前年疍户作乱,如同长蛇封狶,震动湖岭。
主将一挥白羽令,想求得百姓生存,却无一丝希望。
你们这些小人物,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祸害,不要以为能逃脱天网。
不明智地追求私利,将招致杀身之祸,何不放弃作乱,回归正道。
已有鲸鲵碎尸的教训,若蒙皇恩浩荡,当各回乡井。
干旱的邪魔肆虐,百姓生活困苦,朝廷的圣贤自有安排。
应当立即放下武器,开仓济民,停止流离失所,制止暴横。
自我反省并分担责任,或许能缓解国家的疾患。
正期待四方官员辅佐明君,恳请朝廷采纳我的请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闻舒州书生聚众为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的景象。诗中描述了边疆战事带来的影响,粮食歉收,人民生活困苦,淮地百姓尤其疲惫不堪。书生们因不满现实,聚集起来成为盗贼,威胁地方秩序。
诗人批评这些书生的行为如同癣疥之患,提醒他们不要过于嚣张,因为朝廷军队严整,有能力平定叛乱。他引用前例警告,若不悬崖勒马,将会有严重的后果。同时,他呼吁朝廷开仓济民,缓解旱灾带来的疾苦,希望地方官员能积极应对,共同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
诗中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国家治理的关注,以及对圣贤治国理念的期待,表达了对稳定局面的渴望。整体上,这是一首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