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风月欠李白,今日河山须子长
出处:《寄送府判寺簿先生二首 其一》
宋 · 赵蕃
大旆传闻发武昌,归舟复道抵维扬。
几年风月欠李白,今日河山须子长。
要为中兴考形势,岂徒馀事著文章。
翩然欲去无翎翅,自叹不如鸥鹭行。
几年风月欠李白,今日河山须子长。
要为中兴考形势,岂徒馀事著文章。
翩然欲去无翎翅,自叹不如鸥鹭行。
翻译
大旗听说从武昌出发,回乡的船经过复道抵达扬州。过去几年缺少了李白的诗酒风月,如今的江山正需要你这样的才子来增添光彩。
你是为了复兴国家考察形势,而非只为写文章消遣时光。
即将离去时无羽翼飞翔,只能自我感叹比不上鸥鹭的自由自在。
注释
大旆:大旗。传闻:听说。
发:出发。
武昌:湖北武汉。
归舟:回乡的船。
复道:复道(古代建筑中的双层通道)。
抵:抵达。
维扬:扬州。
风月:诗酒风月(泛指文人雅士的生活)。
欠:缺少。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河山:江山。
须:必须,需要。
子长:对诗人的尊称,此处指李白。
中兴:国家复兴。
考:考察。
形势:国家形势。
岂徒:岂止。
馀事:闲事,次要的事情。
著文章:写文章。
翩然:轻盈的样子。
去:离去。
无翎翅:没有翅膀。
自叹:自我感叹。
不如:比不上。
鸥鹭行:鸥鹭的飞翔(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寄送给友人的一首表达敬仰和期待的诗。首句“大旆传闻发武昌”,描绘了友人离开武昌的情景,大旗飘扬,显示出出行的气势。次句“归舟复道抵维扬”则写友人归途经过扬州,暗示旅途的遥远和归心似箭。
“几年风月欠李白”,表达了对李白这样才情横溢诗人的怀念,暗指友人也有着卓越的才华,但过去几年未能得以充分展现。接着,“今日河山须子长”则希望友人在归来后能为国家的中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不仅仅是文学上的成就。
“要为中兴考形势”一句,强调了诗人的志向,即关注国家的时局和战略,而非仅仅局限于文学创作。“岂徒馀事著文章”进一步表明,友人的文章写作并非闲适之事,而是为了国家的振兴。
最后两句“翩然欲去无翎翅,自叹不如鸥鹭行”,以鸥鹭自比,表达了友人虽然才华出众,但仍希望能像这些自由飞翔的水鸟一样,无拘无束地为国效力,而不是仅在文坛上独步。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友人才华并期待其发挥更大作用的赠诗,情感真挚,寄寓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