晤言久不嗣,作苦何时息
出处:《寄杨德逢》
宋 · 王安石
山樊老惮暑,独寤无所适。
湖阴宛在眼,旷若千里隔。
遥闻青秧底,复作龟兆坼。
占岁以知子,将勤而后食。
穿沟取西港,此计当未获。
翛翛两龙骨,岂得长挂壁。
晤言久不嗣,作苦何时息。
炎天不可触,怅望新舂白。
湖阴宛在眼,旷若千里隔。
遥闻青秧底,复作龟兆坼。
占岁以知子,将勤而后食。
穿沟取西港,此计当未获。
翛翛两龙骨,岂得长挂壁。
晤言久不嗣,作苦何时息。
炎天不可触,怅望新舂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樊老:指隐居山中的人。无所适:不知所措,无处安放。
湖阴:湖边阴凉处。
龟兆:古代占卜时的裂纹,象征吉祥。
占岁: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预测年景。
西港:西部的水港。
翛翛:形容光秃的样子。
嗣:继续,延续。
新舂白:新磨的白米,代指粮食。
翻译
山中的樊老害怕炎热,独自醒来无所适从。湖阴景色仿佛就在眼前,却感觉像是相隔千里。
远远听到青苗下,又有龟纹般的裂痕显现。
通过观察稻谷来预测年成,知道只有勤劳才能有收获。
打算穿过沟渠到达西港,但这计划恐怕难以实现。
两根光秃的龙骨孤单地挂着,怎能长久悬置。
长时间的交谈中断,辛劳何时能停止。
炎热的夏天令人不敢触碰,只能惆怅地望着新磨的白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樊老人在炎热夏日的惬意生活。开篇即以“山樊老惮暑,独寤无所适”表达了老人的避暑心境,他独自醒来,却不知该到哪里去寻找清凉。紧接着,“湖阴宛在眼,旷若千里隔”则生动地描绘出老人对远方湖光山色的向往之情,虽然距离遥远,但在他的心中却是那么的亲切。
诗中的“遥闻青秧底,复作龟兆坼”展示了老人的智慧和生活技能,他通过聆听远处稻田的声音来判断季节的变化,并再次回到自己制作工具的劳作之中。接下来的“占岁以知子, 将勤而后食”则透露出他对农业生产规律的深刻理解,老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来预测农事,强调了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丰收。
在“穿沟取西港,此计当未获”一句中,诗人似乎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这或许是老人对于当前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思。紧接着的“翛翛两龙骨,岂得长挂壁”则描绘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象征,而“晤言久不嗣,作苦何时息”一句,则表达了老人对生活中不断困扰和劳累的心声。
最后,“炎天不可触,怅望新舂白”则是老人对于酷热夏日的无奈,以及他对于即将到来的秋季凉爽天气的向往之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内心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