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向小桥过竹径,偶随流水入桃源
出处:《暮春游万花庄》
明 · 欧大任
莺声渐远百花繁,韦曲寻春更一尊。
共向小桥过竹径,偶随流水入桃源。
栖迟有客方栽杏,寂寞何人独灌园。
闻道汉阴机已息,莫言真隐在江村。
共向小桥过竹径,偶随流水入桃源。
栖迟有客方栽杏,寂寞何人独灌园。
闻道汉阴机已息,莫言真隐在江村。
鉴赏
这首《暮春游万花庄》描绘了一幅春日游赏的生动画面,洋溢着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
首联“莺声渐远百花繁”,以莺啼渐稀、百花盛开的景象开篇,营造出春末夏初时节特有的宁静与繁华,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循环。
“韦曲寻春更一尊”一句,点明了诗人寻春的目的,并通过“更一尊”(再饮一杯)的动作,透露出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与珍惜,同时也为下文的游赏活动提供了情感基调。
颔联“共向小桥过竹径,偶随流水入桃源”,描绘了诗人与同伴一同穿越竹林,沿着溪流探寻桃花源的情景。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蕴含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仿佛是现实与梦境的交织。
颈联“栖迟有客方栽杏,寂寞何人独灌园”,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一位客人正在忙碌地栽种杏树,象征着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而另一位可能是在独自打理花园,显得有些孤独。这一对比,引发了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思考。
尾联“闻道汉阴机已息,莫言真隐在江村”,引用典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复杂情感。一方面,诗人似乎对汉阴机(一种古代的水车)已经停止转动表示惋惜,暗示了对自然和谐状态的怀念;另一方面,他又提醒人们不要轻易断定真正的隐逸生活,可能隐藏着更多的复杂与矛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暮春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