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不得休,晨飧带沙煮
出处:《泊鲁桥次九逵韵》
明 · 文徵明
落帆鲁桥口,意行还自阻。
尝闻鲁获麟,西狩此其所。
去鲁今千年,秋风几离黍。
扁舟春已深,游子歌白苧。
垂荫满芳洲,清湍激回渚。
落日下西皋,苍然见平楚。
归鸟飞已稀,野寺钟初杵。
不知水堰开,夜听舟人语。
嗟余老无成,白发事行旅。
明发不得休,晨飧带沙煮。
尝闻鲁获麟,西狩此其所。
去鲁今千年,秋风几离黍。
扁舟春已深,游子歌白苧。
垂荫满芳洲,清湍激回渚。
落日下西皋,苍然见平楚。
归鸟飞已稀,野寺钟初杵。
不知水堰开,夜听舟人语。
嗟余老无成,白发事行旅。
明发不得休,晨飧带沙煮。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名为《泊鲁桥次九逵韵》。文徵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泊船鲁桥口的景象与内心感受,展现了其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个人的沧桑之感。
首句“落帆鲁桥口,意行还自阻”点明了地点与情境,诗人乘船至鲁桥口,却因心中思绪而感到前行受阻。接下来,“尝闻鲁获麟,西狩此其所”,借用了古代历史典故,表达了对鲁国及其中发生的历史事件的追忆。
“去鲁今千年,秋风几离黍”一句,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鲁国虽已远去千年,但秋风中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痕迹。接着,“扁舟春已深,游子歌白苧”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游子在船上歌唱的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对远方的向往。
“垂荫满芳洲,清湍激回渚”描绘了岸边绿树成荫,清澈的水流绕过岛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落日下西皋,苍然见平楚”则通过夕阳西下,远山苍茫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感慨。
“归鸟飞已稀,野寺钟初杵”写出了黄昏时分,归鸟渐稀,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情景,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不知水堰开,夜听舟人语”则暗示夜晚来临,诗人或许在倾听船夫的谈话,思考着生活的种种。
最后,“嗟余老无成,白发事行旅”表达了诗人年岁已高,事业未竟的感慨,白发苍苍,仍奔波于旅途之中。“明发不得休,晨飧带沙煮”则以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旅途劳顿的生活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人生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