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云度遥天,一笑立于独
出处:《次韵谢天宁老见贻》
宋 · 陈与义
庭柏不受寒,依然照人绿。
雾收晨光发,可玩不可掬。
道人方出定,不复辨羊鹿。
微云度遥天,一笑立于独。
嗟予晚闻道,学看传灯录。
三生蠹书鱼,万卷今可束。
毂虽已破碎,犹欲大其辐。
是身堪底用,况乃五斗粟。
自从识师面,日月几转毂。
受师炉中烟,无处著荣辱。
周妻与何肉,恨我未免俗。
从今谢百事,请作龟头缩。
却笑长沙傅,区区问淹速。
聊将非舌言,往和无谱曲。
雾收晨光发,可玩不可掬。
道人方出定,不复辨羊鹿。
微云度遥天,一笑立于独。
嗟予晚闻道,学看传灯录。
三生蠹书鱼,万卷今可束。
毂虽已破碎,犹欲大其辐。
是身堪底用,况乃五斗粟。
自从识师面,日月几转毂。
受师炉中烟,无处著荣辱。
周妻与何肉,恨我未免俗。
从今谢百事,请作龟头缩。
却笑长沙傅,区区问淹速。
聊将非舌言,往和无谱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庭柏:庭院中的柏树。不受寒:不畏惧寒冷。
雾收:雾气消散。
晨光发:晨光显现。
道人:修道之人。
出定:打坐结束。
羊鹿:比喻事物难以分辨。
微云:轻薄的云彩。
三生:指前世今生来世。
蠹书鱼:形容书虫。
毂:车轮中心的圆木。
大其辐:扩大辐条。
五斗粟:古代官吏的微薄俸禄。
识师面:见到师尊。
炉中烟:比喻师尊的教诲。
著荣辱:承载荣辱。
未免俗:未能免俗。
谢百事:放弃所有事务。
龟头缩:比喻淡泊名利。
长沙傅:泛指庸俗之人。
淹速:琐碎的问题。
非舌言:不合时宜的话语。
无谱曲:无固定旋律的歌曲。
翻译
庭中的柏树不畏严寒,依旧翠绿照人。雾气散去,晨光显现,美景可欣赏但不可触及。
道士刚刚打坐完毕,分辨不清是羊还是鹿。
淡淡的云彩飘过遥远的天空,他独自微笑站立。
我遗憾得知大道晚,只能研读佛经以求领悟。
读书虫啃食了三生的书籍,如今万卷可束之高阁。
车轮虽然破损,但仍想扩大它的辐条。
这身体又能有何用?更何况只是五斗米的俸禄。
自从见到师尊,岁月如梭,车轮已转过无数圈。
承受师尊炉火中的熏陶,荣辱皆忘。
周妻何肉,令我感叹未能超脱世俗。
从今起谢绝世间事务,只愿如龟缩般淡泊。
嘲笑长沙傅的琐碎问题,那些都是无关紧要的。
姑且用不合时宜的话语,去应和无定调的歌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次韵谢天宁老见贻》,通过对庭中柏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领悟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庭柏不受寒,依然照人绿",诗人赞美柏树坚韧不屈,即使在严寒中也能保持翠绿,象征着内心的坚定和高洁。"雾收晨光发,可玩不可掬",进一步描绘了早晨的景象,暗示了道的无形而深远。
诗人感叹自己晚年开始理解大道,通过阅读佛经("传灯录")来提升自我,"三生蠹书鱼,万卷今可束",表达对知识的积累和对名利的放下。"毂虽已破碎,犹欲大其辐",比喻自己的人生道路虽然坎坷,但仍渴望有所作为。"是身堪底用,况乃五斗粟",诗人自嘲生命短暂,物质欲望微不足道。
"自从识师面,日月几转毂",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和跟随,以及对世俗评价的淡然。"受师炉中烟,无处著荣辱",表明诗人已能超脱于世俗的荣辱之外。"周妻与何肉,恨我未免俗",以妻子和日常饮食为喻,表示自己仍有未能完全脱离尘世的遗憾。
最后,诗人决定告别俗务,"从今谢百事,请作龟头缩",并嘲笑那些过于计较的人,"却笑长沙傅,区区问淹速"。他将以无拘无束的态度,"聊将非舌言,往和无谱曲",即以诗文交流,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道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