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作红颜子,今为碧眼胡
出处:《记医语》
宋 · 刘克庄
身如桐半死,天尚罚枯株。
昔作红颜子,今为碧眼胡。
迷蒙银海眩,攲侧玉山扶。
惜尚名书画,缄縢可谓愚。
昔作红颜子,今为碧眼胡。
迷蒙银海眩,攲侧玉山扶。
惜尚名书画,缄縢可谓愚。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身:比喻自己。如:像。
桐:梧桐树。
半死:形容枯萎。
尚:还。
罚:惩罚。
枯株:枯萎的树木。
昔:从前。
作:做。
红颜子:年轻的美男子。
今:现在。
碧眼胡:指外族人,这里可能有贬义。
迷蒙:模糊不清。
银海:比喻广阔的世界或迷茫的景象。
眩:头晕目眩。
攲侧:倾斜,摇晃。
玉山:比喻醉酒者。
惜:可惜。
尚:仍然。
名:名声。
书画:艺术作品。
缄縢:封闭,束缚。
可谓:可以称得上。
愚:愚蠢。
翻译
我如今如同半死的梧桐,上天还在惩罚这枯萎的枝干。昔日我是红颜少年,如今却成了碧眼的胡人。
在模糊不清的银色世界中,我摇摇晃晃仿佛要跌倒,需要人扶持。
我仍然珍视名声和书画,但这样的封闭保守,可以说是愚蠢的行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飘泊天涯的游子,对于身处异乡、心怀艺术理想却不得志的哀愁。开篇“身如桐半死,天尚罚枯株”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绝望,如同快要枯萎的树木一样,在天命的惩罚下挣扎求生。
接着,“昔作红颜子,今为碧眼胡”两句,则是对个人境遇的回顾与哀叹。昔日曾是一位风流倜儻、充满活力的才子,如今却沦落为异乡中的外来者,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迷蒙银海眩,攲侧玉山扶”两句,用了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形容诗人心灵的迷茫与苦恼。他仿佛在广阔无垠的银白世界中迷失方向,又如同紧抓着洁净的玉山一般寻求支撑。
最后,“惜尚名书画,缄縢可谓愚”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无法施展艺术才华的遗憾和自嘲。尽管仍有书画之名,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被种种束缚所限制,不能充分展现其才华,这是多么愚蠢的事情。
整首诗语言精炼、意象丰富,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