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出处:《夜泛西湖五绝 其二》
宋 · 苏轼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注释
三更:指深夜三点到五点。阑:尽头,此处指夜深。
月渐垂:月亮慢慢下降。
欲落未落:月亮即将落下但还未完全落下。
景特奇:景象非常奇特。
明朝:明天。
人事:世间人事,指未来的事情。
谁料得:谁能预料。
看到:目睹。
苍龙:古人以东升西落的太阳为苍龙,这里借指太阳。
西没:向西方落下。
翻译
深夜接近尾声,月亮逐渐低垂即将落下又未落下的景象特别奇特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夜泛西湖五绝》(其二)。通过对此诗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月光下的宁静与深远的情怀。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氛围,时间已经进入三更(即夜间最深沉的时候),明亮的月光洒满了窗棂,仿佛随时都可能坠落,但却始终悬挂在空中,这种欲落未落的景致显得格外奇特。这里不仅描写了自然界的美丽,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期待。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未来不可预测的感慨。苏轼在月光下泛舟于西湖之上,目睹苍龙山(即杭州之西湖中的孤山)在夕阳中渐渐隐去,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变幻,也象征着人生境遇的无常。诗人感叹明日之后的人事变化无法预料,只能静观时光流转,接受不可抗拒的命运安排。
整首诗通过月夜泛舟、西湖山色等意象,展现了苏轼超脱世俗、胸怀壮志却又不免感慨人生的情怀。他的笔触中融合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