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悍而南诈,秦俗两兼之
出处:《二月廿八华州道上见杨花志感》
清 · 李寄
今年二月晦,杨花迎马蹄。
去年四月朔,始见杨花飞。
胡为早一月,似送行人归。
秦人不可友,秦地不可栖。
斗米钱半千,烧柴如烧扆。
尺鲤臭始售,薄酒浊不酾。
馍馍叫满街,五味独重醯。
一语辄攘臂,鬼蜮工面欺。
北悍而南诈,秦俗两兼之。
二麦稍不收,鸣镝门外驰。
杀人眼不瞬,攘夺至衫衣。
今者旱最甚,麦槁亩如炊。
灵旗走巫觋,原野春惨悽。
况我客二载,看囊惟有诗。
贫贱减意气,见人便头低。
去去恐不速,杨花何依依。
愿假春风力,吹汝过隋堤。
去年四月朔,始见杨花飞。
胡为早一月,似送行人归。
秦人不可友,秦地不可栖。
斗米钱半千,烧柴如烧扆。
尺鲤臭始售,薄酒浊不酾。
馍馍叫满街,五味独重醯。
一语辄攘臂,鬼蜮工面欺。
北悍而南诈,秦俗两兼之。
二麦稍不收,鸣镝门外驰。
杀人眼不瞬,攘夺至衫衣。
今者旱最甚,麦槁亩如炊。
灵旗走巫觋,原野春惨悽。
况我客二载,看囊惟有诗。
贫贱减意气,见人便头低。
去去恐不速,杨花何依依。
愿假春风力,吹汝过隋堤。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寄所作的《二月廿八华州道上见杨花志感》。诗中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华州道上的所见所感,以杨花作为线索,抒发了对社会现象的感慨。
首句“今年二月晦,杨花迎马蹄”,点明时间地点,杨花在二月的末尾迎接着行人的脚步,营造出一种季节更替的氛围。接着,“去年四月朔,始见杨花飞”对比去年的杨花初飞,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胡为早一月,似送行人归”一句,诗人将杨花比作送别之物,表达了一种离别的哀愁。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描述秦地的生活状况,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艰辛:“秦人不可友,秦地不可栖”、“斗米钱半千,烧柴如烧扆”、“馍馍叫满街,五味独重醯”。
“一语辄攘臂,鬼蜮工面欺”描绘了当地人的粗鲁与欺诈,进一步揭露了社会风气的恶劣。接着,“北悍而南诈,秦俗两兼之”指出秦地风俗的双重性,既有北方的强悍,又有南方的欺诈。
“二麦稍不收,鸣镝门外驰”预示着自然灾害的影响,尤其是旱灾导致的粮食歉收,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最后,“杀人眼不瞬,攘夺至衫衣”描绘了社会暴力现象,强调了生存环境的残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忧虑。杨花作为贯穿全诗的意象,既象征着自然界的变迁,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炎凉。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希望借助春风之力,让杨花能够顺利度过难关的愿望,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