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辈行凋零尽,诗卷中多赋挽诗
出处:《七十翁吟七言十首 其八》
宋末元初 · 方回
几夜楼东晓望时,长庚缺月傍参旗。
江湖已满焉能久,天地将秋更不疑。
暑渐变凉差可喜,老难重少自堪悲。
年来辈行凋零尽,诗卷中多赋挽诗。
江湖已满焉能久,天地将秋更不疑。
暑渐变凉差可喜,老难重少自堪悲。
年来辈行凋零尽,诗卷中多赋挽诗。
注释
几夜:连续几个夜晚。楼东:楼的东边。
长庚:金星的别称。
缺月:残缺的月亮。
傍参旗:靠近参宿星旗。
江湖:指四处漂泊的生活。
焉能久:怎能长久停留。
天地将秋:秋天即将来临。
更不疑:毫无疑问。
暑渐变凉:暑热逐渐转凉。
差可喜:稍微令人欢喜。
老难重少:年老难以回到年轻。
自堪悲:足以让人感到悲伤。
辈行:同辈的人。
凋零:减少、凋谢。
挽诗:哀悼或追忆的诗歌。
翻译
几个夜晚在楼东眺望时,明亮的金星月亮靠近参宿星旗。漂泊江湖已久,哪里还能长久停留,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明显,无需怀疑。
暑热逐渐转为清凉,令人稍感欣慰,年岁渐长难以回到年轻时光,这让人悲伤。
近年来,同辈的人越来越少,诗卷中多是写挽歌的作品。
鉴赏
这是一首深含哲理且情感丰富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夜晚星象的观察,抒发了对时光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几夜楼东晓望时,长庚缺月傍参旗。”这里,诗人在清晨时分,从东楼上仰望天际,只见长庚星座下的明月已经有所缺损,旁边是参宿。这种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的敏锐感知,同时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轮回。
“江湖已满焉能久,天地将秋更不疑。”诗人借用江湖充盈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对未来持久和稳定的向往。而接下来的“天地将秋”则暗示了季节更迭,时间无情的推移,这使得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暑渐变凉差可喜,老难重少自堪悲。”夏日炎热渐渐转为秋意凉爽,对于一般人来说或许是值得庆幸的,但对于诗人而言,却更多了一份老去之人对年轻时光无法复返的哀伤。
“年来辈行凋零尽,诗卷中多赋挽诗。”岁月匆匆,同辈中的人也渐渐凋零。诗人在书卷中留下了许多吊唁之作,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生命易逝的无力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思。诗人以自己的年龄和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有限以及老去之痛的深切体会。这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露,也是一种普遍人性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