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何如时寒风,霜晴大明揭全文

何如时寒风,霜晴大明揭

出处:《杂兴十二首 其八
宋末元初 · 方回
稻熟苦淫雨,九月尽十月。
已刈及未刈,半芽半漂没。
饥饱系民命,此变岂可忽。
云师如葛伯,仇饷佚天罚。
死木生菌蕈,化萤草未歇。
恒燠缪为恩,乖气一何悖。
何如时寒风,霜晴大明揭
田父得舂枕,一饭肉白骨。

注释

稻熟:稻谷成熟。
淫雨:过多的雨水。
已刈:已经收割。
未刈:尚未收割。
饥饱:饥饿与饱足。
系:关联。
云师:比喻乌云。
葛伯:古代贪婪的君主。
佚:失去。
天罚:上天的惩罚。
死木:枯木。
菌蕈:蘑菇。
恒燠:持续炎热。
乖气:悖逆的气候。
时寒风:适时的寒风。
霜晴:霜后放晴。
舂枕:舂米。
白骨:形容极度饥饿。

翻译

稻谷成熟怕连绵雨,九月结束十月来。
收割一半未收割,稻穗半熟半淹没。
饥饱关联百姓命,这样的变化怎能忽视。
乌云之师如葛伯,因贪粮而受天罚。
枯木生出菌菇,萤火虫在草丛未停歇。
常热错当恩惠,违背自然多么悖谬。
哪比得上适时寒风,霜后晴空万物鲜明。
农夫得以安心舂米,一顿饭饱暖如白骨重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霜,给农作物带来了严重的损害。诗人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和民众的苦难。

"稻熟苦淫雨,九月尽十月" 二句表明秋收之际突然降临的连绵细雨,对已经成熟的稻谷造成了损害。接下来的 "已刈及未刈,半芽半漂没" 描述了农作物有的已经被收割,有的还没有,而这场灾害使得一部分作物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诗人接着指出 "饥饱系民命,此变岂可忽",强调了粮食问题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以及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的生存危机。"云师如葛伯,仇饷佚天罚" 可能是在比喻官府对于这场灾害的无作为,或是指责他们不作为。

"死木生菌蕈,化萤草未歇"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在灾难后的一种荒凉景象。最后 "恒燠缪为恩,乖气一何悖" 可能是在表达对于天气异常和社会不公的愤慨。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对自然灾害后果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怀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