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远山上,霁景杂花里
出处:《龙门西峰晓望刘十八不至》
唐 · 李颀
春台临永路,跂足望行子。
片片云触峰,离离鸟渡水。
丛林远山上,霁景杂花里。
不见携手人,下山采绿芷。
片片云触峰,离离鸟渡水。
丛林远山上,霁景杂花里。
不见携手人,下山采绿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春台:春天的高台。临:面对。
永路:长长的路。
跂足:踮起脚。
行子:远行的人。
片片:一片片。
云触峰:云彩轻触山峰。
离离:群群离散。
鸟渡水:鸟儿穿越水面。
丛林:茂密的树林。
远山:远处的山。
霁景:雨后的晴朗景色。
杂花:五彩斑斓的花。
不见:看不见。
携手人:曾经同行的人。
下山:独自下山。
采绿芷:采摘绿芷(一种香草)。
翻译
春天的高台矗立在长路上,我踮起脚尖眺望远行的人。一片片云彩轻触山峰,群群离散的鸟儿穿越水面。
远处的树林和山顶上,雨后阳光洒在五彩斑斓的花丛中。
再也看不见曾经携手同行的人,我独自下山去采摘绿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在春天的清晨,站在高台上眺望着永路,期盼着远方归来的亲人。诗中“跂足”一词形象地表达了词人迫切的心情,而“片片云触峰,离离鸟渡水”则是对景色的描写,通过云与山、鸟与水的动静结合,渲染出一片生机勃勃又不见行人的寂寥之感。
第三句“丛林远山上,霁景杂花里”继续展现了自然景色与季节特点,更添了一份空旷与静谧。最后两句“不见携手人,下山采绿芷”则表达了词人独自一人下山采集野草的情形,透露出一丝孤寂与惆怅。
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淡远而含蓄,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独特的审美情怀及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