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螗螂虽怒谁尔惧,鹖旦虽啼谁尔怜全文

螗螂虽怒谁尔惧,鹖旦虽啼谁尔怜

出处:《有酒十章 其五
唐 · 元稹
有酒有酒香满尊,君宁不饮开君颜。
岂不知君饮此心恨,君今独醒谁与言。
君宁不见飓风翻海火燎原,巨鳌唐突高燄延。
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燔。
筋疲力竭波更大,鳍燋甲裂身已乾。
有翼劝尔升九天,有鳞劝尔登龙门。
九天下视日月转,龙门上激雷雨奔。
螗螂虽怒谁尔惧,鹖旦虽啼谁尔怜
抟空意远风来壮,我可奈何兮一杯又进消我烦。

注释

有酒:存在美酒。
香满尊:酒香四溢,装满酒杯。
君宁:您难道。
不饮:不愿喝。
开君颜:使您展露笑颜。
岂不知:难道不了解。
饮此心恨:借酒消愁。
独醒:独自保持清醒。
谁与言:与谁交流心事。
飓风翻海:强烈的风暴搅动海洋。
火燎原:大火蔓延如野火燎原。
巨鳌唐突:巨大的海龟鲁莽行动。
高燄延:引发的火焰不断扩散。
精卫衔芦:精卫鸟口含芦苇。
塞海溢:想要堵塞洪水泛滥。
枯鱼喷沫:濒死的鱼吐出泡沫。
救池燔:试图拯救燃烧的池塘。
筋疲力竭:极其疲惫。
波更大:波涛更加汹涌。
鳍燋甲裂:鱼鳍烧焦鳞甲破裂。
身已乾:身体已经干涸。
有翼:指能飞的生物。
升九天:飞升至极高处。
有鳞:指鱼类或水生动物。
登龙门:比喻实现崇高目标或飞黄腾达。
九天下视:从高天向下看。
日月转:日月交替运转。
龙门上激:在龙门之上水流湍急。
雷雨奔:雷雨交加,迅猛而来。
螗螂:即螳螂,此处象征微小力量。
谁尔惧:谁会害怕你。
鹖旦:一种鸟,象征无谓的抗争。
谁尔怜:谁会怜悯你。
抟空:在空中盘旋飞翔。
意远:志向远大。
风来壮:风势助力使其更加勇猛。
我可奈何:我别无他法。
一杯又进:再次举杯饮酒。
消我烦:以消除我的烦恼。

翻译

美酒飘香满杯中,您为何不饮笑开颜。
难道不知您心中愁苦饮酒解,而今独自清醒与谁谈。
您可曾见飓风掀海火燃原,巨龟闯祸引烈焰蔓延。
精卫口含芦苇欲堵海泛滥,枯鱼吐沫企图救火池畔。
它们筋疲力尽浪更狂,鱼鳞焦裂身躯已干。
有翅膀的劝你飞升九重天,有鳞片的劝你跃过龙门关。
九天之上观日月轮转,龙门之巅迎雷雨交加奔腾。
螳臂挡车谁会惧怕,鹖鸟悲啼谁来同情。
展翅高飞志向远大风助威猛,无奈何啊,再饮一杯消我愁烦。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有酒十章(其五)》。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酒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劝酒之意。

“有酒有酒香满尊,君宁不饮开君颜。” 开篇两句便设定了一种宴席上的氛围,酒香四溢,似乎在邀请他人共饮,以此来驱散脸上的忧愁。这里的“君”字使用得很有分寸,不仅是对座中人的尊称,也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岂不知君饮此心恨,君今独醒谁与言。”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换了语气,似乎在说这酒虽然美味,却也可能带来内心的烦恼和寂寞。诗人提醒朋友,饮酒之际,心中所积累的忧愁又该与谁分享呢?

“岂不知君饮此心恨,君今独醒谁与言。” 这两句更深了一层,酒似乎成为了内心世界的映射,诗人在探讨饮酒后的孤独感和心中的无尽烦恼。

“君宁不见飓风翻海火燎原,巨鳌唐突高燄延。” 诗意转向宏大,描述了自然界的壮观场景——狂风巨浪、火焰蔓延,以此来比喻人生的起伏和困顿。

“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燔。” 诗中引入了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精卫填海和枯鱼救火的形象,这些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它们却坚持不懈。诗人似乎在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无论困难多大都要面对的人生态度。

“筋疲力竭波更大,鳍燋甲裂身已乾。” 这里描述了精卫和枯鱼虽然努力,但最终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水中生物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挣扎,其力量耗尽、体无完肤,这种描写充满了悲壮感。

“有翼劝尔升九天,有鳞劝尔登龙门。” 诗人开始劝说,似乎是在告诉朋友,要么乘风而起,飞向高空,要么跨过障碍,步入神秘的领域。这里的“有翼”和“有鳞”,分别象征着自由和力量。

“九天下视日月转,龙门上激雷雨奔。” 这两句则是对前述劝说的一种描绘,是对于高处眺望和神秘之境的想象。九天指的是极高无上的地方,而龙门则充满了神话色彩,这里的日月转动、雷雨激荡,都在展现一种超脱世俗的壮丽景象。

“螗螂虽怒谁尔惧,鹖旦虽啼谁尔怜。” 诗中最后,诗人似乎在自嘲或自问,虽然小虫尚且愤怒,但它又能怎样呢?同样,即便是凶猛的鸟类,也不过是表面上的威胁。这里蕴含着一种对生命力量的敬畏和对个人能力局限的认识。

“抟空意远风来壮,我可奈何兮一杯又进消我烦。” 最后,诗人似乎在自解烦恼,他把手中之物紧紧握住,心怀远志,但眼前的现实却是无法改变的。于是他选择了饮酒,一杯接着一杯,以此来消除内心的烦恼。

这首诗通过对酒和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对古代神话故事的引用,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诗人在表达对朋友的关切和劝说之意的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于人生困境的深刻理解和无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