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往九不报,好辞开几番
出处:《寄谢汤司谏二首 其一》
宋 · 赵蕃
十往九不报,好辞开几番。
誇张示朋友,问讯异寒温。
岂必待倾盖,何时真扫门。
绝胜东阁下,布粟对公孙。
誇张示朋友,问讯异寒温。
岂必待倾盖,何时真扫门。
绝胜东阁下,布粟对公孙。
注释
十往:多次前往。九不报:九次没有回应。
好辞:亲切的话语。
开几番:得以相见几次。
誇张:夸大。
示朋友:向朋友展示。
异寒温:生活的差异和冷暖。
岂必:何必。
倾盖:初次见面。
扫门:打开家门深入交谈。
绝胜:远胜过。
东阁下:东阁的礼节。
布粟:粗茶淡饭。
公孙:指主人。
翻译
十次去访九次不遇,只因好言相告才得几次相见。他夸张地向朋友们展示,询问彼此的生活状况,差异多大。
不必等到初次见面就深谈,何时能真正敞开心扉交谈。
这远远胜过在东阁下的礼节应酬,真诚交流胜过粗茶淡饭的接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寄谢汤司谏二首(其一)》中的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表达的是诗人与友人汤司谏之间的交往情况。"十往九不报"描绘了诗人频繁地向汤司谏求教或询问,但回应并不常见,暗示了对方忙碌或难以即时回复。"好辞开几番"则表示尽管如此,诗人仍坚持不懈,期待着友人的言辞启发。
"誇张示朋友,问讯异寒温"进一步说明诗人关心朋友的生活状态,询问的不仅仅是表面的问候,而是深入到生活的细节,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岂必待倾盖,何时真扫门"用了典故,表明诗人认为不必等到正式的拜访,更希望在日常交流中建立真挚的关系。
最后两句"绝胜东阁下,布粟对公孙"引用了典故,意指与汤司谏这样的贤者交谈,胜过在豪华的东阁之下接受粗茶淡饭的款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知识交流的看重,以及对朴素而真诚交往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识交流的渴望,以及对简单而真挚人际关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