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出处:《早秋单父南楼詶窦公衡》
唐 · 李白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翻译
白露遇到阳光就消失,青春容颜随霜凋零。与你分别如瞬息变化,春花告别秋天枝头。
夏日泰山巍峨云层仍在,仿佛东海白浪翻涌。
雨滴散落成雾,洗净尘埃,帷幔轻扬。
知道你独自坐在青轩,此刻心念相同,思绪相连。
我在南楼静读道书,幽帘环绕,身处仙家之境。
从未有访客打扰清修,幸得你的高雅文章相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秋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通过露水随着太阳的升起而蒸发,以及花朵在秋风中凋零,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这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沉思氛围。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则是说与朋友的分别,就像低头与抬头之间,转瞬间春天的美好就离开了秋天的规则。这里借“春芳”指代友情,以及“秋条”象征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接下来的“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诗人通过泰山雄伟的形象和夏日的浮动云彩,以及疑似东海波涛的壮观,表达了心中的激荡与思念。这里的“泰山”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威严与神圣的象征。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则描绘了一幅秋天的雨景,细雨如丝,从远处飘洒而下,而室内的帷幕在风中轻轻摇曳。这两句通过对比衬托,使人感到诗人的心境之幽静与孤寂。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独自坐在高耸的青瓦屋檐下的理解与共鸣,两人虽然相隔遥远,但在此刻却有着相同的心绪和怀念。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诗人选择了闭门读书,沉浸于道家经典之中,而室内的幽静与清冷,更增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意境。这里的“幽帘”和“仙居”都是对隐逸生活的描写。
最后,“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诗人感慨于往昔无好友前来探望,但却庆幸有着书信这般高远的情谊可以沟通。这里“高文”指的是文学作品,而非一般的书信。
整首诗通过对早秋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在孤寂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