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忽有河山变,万国重瞻日月开
出处:《丁卯元日有感却寄范伯桢》
明 · 王叔承
仙班无乃侍臣哀,龙去攀髯竟莫回。
谁复草书封泰岳,可堪遗诏惜轮台。
百年忽有河山变,万国重瞻日月开。
春到定逢新礼乐,周南怜汝滞蒿莱。
谁复草书封泰岳,可堪遗诏惜轮台。
百年忽有河山变,万国重瞻日月开。
春到定逢新礼乐,周南怜汝滞蒿莱。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叔承的《丁卯元日有感却寄范伯桢》表达了对故去君主的哀思和对国家变革的感慨。首句“仙班无乃侍臣哀”描绘了宫廷中臣子们为失去君主而深感悲痛的情景,暗示了皇帝的去世。次句“龙去攀髯竟莫回”以龙喻指帝王,表达对逝者无法挽回的哀悼。
第三句“谁复草书封泰岳”暗指帝王的遗志无人继承,泰岳封禅的传统可能将不再延续,流露出对国家未来方向的忧虑。第四句“可堪遗诏惜轮台”进一步强调了对遗诏未能妥善执行的遗憾,以及对边疆如轮台之地的关切。
第五句“百年忽有河山变”感叹历史变迁,百年之间江山易主,河山面貌已非往昔。最后一句“春到定逢新礼乐,周南怜汝滞蒿莱”则寄寓了对国家新生的期待,希望春天的到来能带来新的礼乐制度,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范伯桢身处困境的同情,祝愿他在艰难时期能够坚持下去。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故去君主的怀念,又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友人的关怀,展现了诗人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深厚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