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脩禳禬,于时保利亨
出处:《次韵蒋颖叔南郊祭告上清储祥宫》
宋 · 秦观
特起朝阳内,祠宫极邃清。
高窗窥玉女,巨闑守昌明。
盛掩秦诸畤,雄逾汉两京。
垣横天上紫,洲露海中瀛。
黄帝初龙跃,中原罢虎争。
樵夫亦谈道,行旅不持兵。
此地脩禳禬,于时保利亨。
柏梁灾未几,陈宝诏重营。
御帑金缯出,慈闱服玩并。
标题动宸翰,撰次属鸿生。
玉刻黄冠印,金书秘殿名。
妙经藏洞观,真箓佩威盟。
仙溜花间静,琼枝物外荣。
肇禋承帝祉,肆眚顺民情。
天施宁论报,风行不计程。
近传闻磬管,时或见旄旌。
海岳朝双阙,星辰集上楹。
礼如尊太一,事异宠文成。
大以圆丘报,长于至日迎。
侍臣来祭告,法驾欲时行。
釐事通元气,高真达孝诚。
庆增黄帝系,寿续太阴精。
西北夷门峻,东南辇路倾。
云行博山气,风卷步虚声。
符贶方期应,英髦各汇征。
讴歌兴法从,可见泰阶平。
高窗窥玉女,巨闑守昌明。
盛掩秦诸畤,雄逾汉两京。
垣横天上紫,洲露海中瀛。
黄帝初龙跃,中原罢虎争。
樵夫亦谈道,行旅不持兵。
此地脩禳禬,于时保利亨。
柏梁灾未几,陈宝诏重营。
御帑金缯出,慈闱服玩并。
标题动宸翰,撰次属鸿生。
玉刻黄冠印,金书秘殿名。
妙经藏洞观,真箓佩威盟。
仙溜花间静,琼枝物外荣。
肇禋承帝祉,肆眚顺民情。
天施宁论报,风行不计程。
近传闻磬管,时或见旄旌。
海岳朝双阙,星辰集上楹。
礼如尊太一,事异宠文成。
大以圆丘报,长于至日迎。
侍臣来祭告,法驾欲时行。
釐事通元气,高真达孝诚。
庆增黄帝系,寿续太阴精。
西北夷门峻,东南辇路倾。
云行博山气,风卷步虚声。
符贶方期应,英髦各汇征。
讴歌兴法从,可见泰阶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朝阳:早晨的太阳。祠宫:神祠。
邃清:深远而清静。
玉女:仙女。
巨闑:大门。
昌明:光明昌盛。
秦诸畤:秦国的祭祀场所。
御帑:皇家库藏。
慈闱:皇太后居所。
宸翰:皇帝的笔迹。
鸿生:大才子。
圆丘:祭祀天地的圆形高地。
至日:冬至或夏至。
法驾:皇家仪仗队。
元气:宇宙的原始生命力。
博山气:香气缭绕。
英髦:杰出人才。
讴歌:歌唱。
泰阶平:天下太平。
翻译
朝阳升起在特别的地方,神祠深幽而清净。高窗可窥见神仙,大门守护着光明昌盛。
规模超越秦国祭祀地,气势超过汉代两京。
城墙横亘如天上的紫色,洲岛似海中的仙境。
黄帝初现龙腾,中原结束虎争战乱。
樵夫也谈论大道,行人无需携带兵器。
此地举行祈祷仪式,保佑平安和繁荣。
柏梁宫灾不久后,又诏令重建陈宝殿。
皇家库藏金帛拿出,皇太后衣物玩赏并列。
皇帝亲笔题写标题,文章由鸿儒撰写。
玉刻的黄冠印章,金书的秘殿名称。
珍贵的经典藏于洞观,真经佩戴显示威严与盟约。
仙泉花间静谧,琼枝超凡脱俗。
开始祭祀承受天帝恩赐,顺应民意宽恕罪过。
天的恩惠无需回报,仁风推行不计其数。
近来常闻钟磬管乐,有时可见旗帜飘扬。
海岳朝拜双阙,星辰聚集在宫殿屋檐。
礼仪尊崇太一神,但行事方式不同于文成帝。
大祭圆丘以示敬意,长日迎接太阳的回归。
侍臣前来祭告,皇家仪仗准备出行。
祭祀之事通达天地元气,高真之德体现孝诚。
庆祝活动增加黄帝族裔的荣耀,延续太阴女神的生机。
西北边疆险峻,东南道路倾斜。
云雾在博山炉上缭绕,风吹过步虚声。
符瑞期待回应,杰出人物汇聚而来。
人们歌唱法治,象征天下太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秦观的《次韵蒋颖叔南郊祭告上清储祥宫》,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祭祀上清储祥宫的盛况,展现了对道教神仙信仰的敬仰以及对皇室盛典的赞美。诗中通过“朝阳”、“邃清”、“玉女”、“高窗”等意象,营造出神圣而清幽的氛围,反映出对道教仙境的向往。
“黄帝初龙跃,中原罢虎争”暗寓着和平与繁荣,表达了对盛世的期盼。“柏梁灾未几,陈宝诏重营”则记述了修复宫观的举措,显示出朝廷对道教活动的重视。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祭祀仪式的庄重和宏大,如“海岳朝双阙,星辰集上楹”,象征着天地神灵的降临和人间秩序的和谐。
“礼如尊太一,事异宠文成”表明祭祀的对象和方式独特,既有对太一神的崇敬,又有对道教人物文成子的尊崇。最后,“泰阶平”寓意天下太平,表达了对国家福祉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语言优美,结构严谨,体现了秦观在词作中融入儒家伦理和道教思想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皇家祭祀活动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