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登逸民传,不著茂陵书
出处:《黄世成挽辞》
宋 · 杨万里
文行高无对,功名莫动渠。
宁登逸民传,不著茂陵书。
谁谓风流尽,犹疑信息疏。
九京何所憾,玉树满庭除。
宁登逸民传,不著茂陵书。
谁谓风流尽,犹疑信息疏。
九京何所憾,玉树满庭除。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文行:才华横溢。高无对:无人能及。
功名:功名利禄。
莫动渠:对他毫不动心。
逸民传:隐士的传记。
茂陵书:权贵的史书。
风流尽:风流人物已逝。
信息疏:消息传达不够频繁。
九京:九泉(指地下世界)。
玉树满庭除:如玉的树木装饰庭院。
翻译
才华横溢无人能及,功名利禄对他毫不动心。他宁愿登上隐士的传记,也不愿在权贵的史书中留下痕迹。
谁说风流人物已逝,他还怀疑消息传达不够频繁。
即使身死九泉,他也无遗憾,家中庭院仍有如玉的树木装饰。
鉴赏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和超脱心态。"文行高无对,功名莫动渠"表明作者认为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举止远比功绩声望重要,而功名本身如同流水,不值得去追求或记挂。
"宁登逸民传,不著茂陵书"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于世俗成功标准的漠视,宁愿成为隐逸之士,也不愿在功业上留名。这里的“逸民传”和“茂陵书”象征着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前者代表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后者则是权贵富豪的象征。
"谁谓风流尽,犹疑信息疏"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社会评价标准的质疑,即使被认为是“风流”(指文学艺术或高雅的生活情趣)已经枯竭,也还可以怀疑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因为获取信息渠道可能狭窄不畅。
"九京何所憾,玉树满庭除"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过去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个人生活环境的满足。九京指的是古代都城或著名城市,这里的“何所憾”可能是在表达对往昔繁华的回忆和惆怅;"玉树满庭除"则描绘了一种清净雅致的居住环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于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满足。通过这种表现方式,诗人传达了一种高洁脱俗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