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苍天不悔祸,海民尽作枯鱼泣
出处:《送邓炼师祁雨歌》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东海水,枯沃焦,神工无处寻天瓢。
松陵太平守,闵民苦疾呼。
邓师诛寇妖,诛跛妖,役丁甲,蚩尤鼓风旗倒搜,插龙龙走白龙潭,迅霆夜擘干将匣。
于乎县令不积薪,将军不拜井。
炉烟一穗达丹诚,三日甘霖云万顷。
君不见漕家粮船星火急,瓜州渡头河水涩。
苍天苍天不悔祸,海民尽作枯鱼泣。
邓师鬼工烦叱诃,稻田粒粒真珠多。
松陵太守报新政,和气化作击壤尧民歌。
松陵太平守,闵民苦疾呼。
邓师诛寇妖,诛跛妖,役丁甲,蚩尤鼓风旗倒搜,插龙龙走白龙潭,迅霆夜擘干将匣。
于乎县令不积薪,将军不拜井。
炉烟一穗达丹诚,三日甘霖云万顷。
君不见漕家粮船星火急,瓜州渡头河水涩。
苍天苍天不悔祸,海民尽作枯鱼泣。
邓师鬼工烦叱诃,稻田粒粒真珠多。
松陵太守报新政,和气化作击壤尧民歌。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的《送邓炼师祁雨歌》,以东海枯涸、民生疾苦为背景,描绘了邓炼师祈雨救民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神话元素,如“神工无处寻天瓢”象征干旱之严重,“邓师诛寇妖”暗指驱除旱魃,邓炼师以人力对抗天灾。“插龙龙走白龙潭”、“迅霆夜擘干将匣”则描绘了祈雨仪式的壮观场面。
诗人通过“炉烟一穗达丹诚”表达对邓炼师虔诚祈雨的赞美,随后“三日甘霖云万顷”预示着雨水降临,缓解了百姓的苦难。然而,诗人并未忽视官府的责任,批评“县令不积薪,将军不拜井”,暗示官员应对民生有所作为。
最后,诗以“邓师鬼工烦叱诃,稻田粒粒真珠多”描绘雨后丰收的景象,以及“松陵太守报新政,和气化作击壤尧民歌”赞扬邓炼师和太守带来的社会和谐与人民的喜悦。整体上,这首诗既展现了民间疾苦,也歌颂了人间的仁爱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