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天畔驾晴霓,况复风光且杖藜
出处:《登白云山顶》
明 · 梁有誉
石梁天畔驾晴霓,况复风光且杖藜。
春蔼树迷秦岭北,夕阳山满汉台西。
数龛荒藓诸僧散,一径飞花独鸟啼。
莫向尘寰嗟白发,好从灵峤问丹梯。
春蔼树迷秦岭北,夕阳山满汉台西。
数龛荒藓诸僧散,一径飞花独鸟啼。
莫向尘寰嗟白发,好从灵峤问丹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顶白云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的感受。首句“石梁天畔驾晴霓”以夸张的手法,将石桥比喻为横跨天空的彩虹,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况复风光且杖藜”一句,既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也暗示了诗人年事已高,手持藜杖登山的情景。
“春蔼树迷秦岭北,夕阳山满汉台西”两句,通过对比春日的树木与夕阳下的山峦,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壮美。秦岭与汉台作为地名,不仅增添了地域特色,也隐含着历史的厚重感。
“数龛荒藓诸僧散,一径飞花独鸟啼”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寥的画面:僧侣们的住所被青苔覆盖,显得荒凉而宁静;一条小径上飘落着花瓣,一只孤独的鸟儿在啼叫。这一景象既体现了山林的幽静,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莫向尘寰嗟白发,好从灵峤问丹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他劝告人们不要因岁月的流逝而哀叹,而是应该像追求仙境中的丹梯一样,去探寻内心的平静与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