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哉湖海上,曾校蓬莱书
出处:《送綦毋三谒房给事》
唐 · 李颀
夫子大名下,家无钟石储。
惜哉湖海上,曾校蓬莱书。
外物非本意,此生空澹如。
所思但乘兴,远适唯单车。
高道时坎坷,故交愿吹嘘。
徒言青琐闼,不爱承明庐。
百里人户满,片言争讼疏。
手持莲花经,目送飞鸟馀。
晚景南路别,炎云中伏初。
此行傥不遂,归食芦洲鱼。
惜哉湖海上,曾校蓬莱书。
外物非本意,此生空澹如。
所思但乘兴,远适唯单车。
高道时坎坷,故交愿吹嘘。
徒言青琐闼,不爱承明庐。
百里人户满,片言争讼疏。
手持莲花经,目送飞鸟馀。
晚景南路别,炎云中伏初。
此行傥不遂,归食芦洲鱼。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夫子盛名之下,家中并无贵重财富。可惜啊,在湖海之上,他曾研读过蓬莱仙岛的秘籍。
身外之物并非内心追求,此生平淡无奇。
心中所想唯有随性而为,出行只乘一辆单车。
尽管仕途多舛,旧友仍愿助我一臂之力。
他宁愿远离官场,也不爱那华丽的宫门。
即使百里之内人烟众多,他也避免纷争。
手握佛经,目送飞鸟远去,心中宁静。
傍晚南行,暑气正浓,初伏时节。
若此行未能如愿,便回归芦洲,以鱼为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开篇即透露出诗人的家境清贫,没有钟石之类的财物积累,但却有过校勘仙界经典《蓬莱书》的经历,表明诗人虽身处凡尘,却心怀高远。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外在名利的淡然,不以追求物质富足为目的。此生如浮云一般轻盈,只愿随兴而动,无需华丽的仪仗队伍。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之士交往,共同在生命的崎岖道路上前行。
然而,现实社会中充斥着的是琐碎的人情世故和争讼,是非之声常起。诗人宁愿独自一人,手持莲花经典,心如止水,而目送飞鸟,享受那份超然物外的自由。
诗歌最后描绘了一种离别的情景,南路相别,炎热的云气中初见伏影。诗人此行未能成行,只得归去,依旧过着简朴的生活,食用芦洲所出之鱼。这不仅是对现实无奈的表达,也是对精神自由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和坚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清高与淡泊,以及面对尘世纷扰时所保持的超脱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