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南国多情易别离,登高临水总相思全文

南国多情易别离,登高临水总相思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南国多情易别离,登高临水总相思
凄清越女吹芦管,绝似巴童唱竹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国秋天江边的离别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地方特色。诗人以“南国多情易别离”开篇,点明了地点与情感基调,南国之地,多情之人,别离之时,总是伴随着深深的思念。接着,“登高临水总相思”,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环境氛围,无论是登高远望还是临水而立,心中都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凄清越女吹芦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秋日图景。越女,即来自越地的女子,她们在秋日的江边吹奏芦管,那悠扬的笛声中蕴含着淡淡的哀愁,仿佛是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这里的“凄清”二字,不仅形容了自然环境的凉爽与宁静,也暗含了人物内心的情绪波动。

最后,“绝似巴童唱竹枝”,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地方——巴地,这里的巴童在唱着竹枝歌。竹枝歌是四川地区的一种民歌,以其质朴、深情著称。诗人在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越女的芦管声与巴童的竹枝歌声相提并论,强调了两地音乐艺术的相似之处,同时也暗示了离别之痛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巧妙铺陈,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深刻体悟,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在语言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秋日的江边,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离愁别绪。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