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一念到,风水岂劳形
出处:《台州相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唐 · 吴顗
重译越沧溟,来求观行经。
问乡朝指日,寻路夜看星。
得法心念喜,乘杯体自宁。
扶桑一念到,风水岂劳形?
问乡朝指日,寻路夜看星。
得法心念喜,乘杯体自宁。
扶桑一念到,风水岂劳形?
注释
重译:远渡重洋。沧溟:广袤的海洋。
观行经:指佛教的修行经典。
问乡:询问回家的方向。
朝指日:白天靠太阳辨方向。
寻路:寻找道路。
夜看星:夜晚依靠星星导航。
得法:得到佛法的启示。
心念喜:心中因悟道而欢喜。
乘杯:比喻通过佛法的载体修行。
体自宁:身心自然宁静。
扶桑:古代传说中的东方乐土,这里喻指精神的归宿或理想境界。
一念到:念头一动即达。
风水:风浪与水流,比喻旅途的艰难。
劳形:使身体劳苦。
翻译
跨越广阔的海洋,只为寻求观阅佛经的真谛。白天询问归乡只需指向太阳,夜晚寻路则仰望星辰指引。
领悟了佛法内心充满喜悦,乘坐法船身体自然安宁。
心中一念即可到达扶桑之地,风浪山水哪还需劳我身躯?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一位来自日本的僧侣(最澄上人)告别的情景。全诗蕴含深厚的文化交流和宗教信仰之情。
“重译越沧溟,来求观行经。”表明这位远道而来的僧侣为了寻求佛法智慧,不辞辛劳地跨海而至。"沧溟"常用以指代遥远的国度,此处暗示日本与中国之间的距离。
“问乡朝指日,寻路夜看星。”这两句诗描绘了告别时的情景。乡愁与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通过白天指南而行,夜晚仰望星空以辨方向的动作,展现了离别之情和旅途中的不易。
“得法心念喜,乘杯体自宁。”当僧侣得到所求的佛法之后,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乘杯"一词,可能是指饮酒以庆祝此次旅行的成功,亦或是借饮酒来寄托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体自宁"则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扶桑一念到,风水岂劳形?”这里的"扶桑"是日本的古称。诗人以"一念到"来表达对僧侣即将回到远方家园的思念,同时也在问询旅途中的艰辛是否会给身体带来劳累。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度,以及个人对于信仰和知识追求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