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哉何令能治水,枪木编芦多准拟
出处:《治水谣》
宋 · 郭祥正
去年圩破官不救,阙食逋亡十八九。
今年大水如去年,民困适遭何令贤。
贤哉何令能治水,枪木编芦多准拟。
赏罚公平贫富均,赤脚亲临食亡匕。
每趋危垫必身先,往复连宵几百里。
浪头作恶工莫施,一拜能令二龙起。
白龙先去黑龙随,鳞鬣分明皆见之。
须臾浪定埂可禦,父老惊嗟咸涕洟。
西门投巫安足比,亦胜乘舆济溱洧。
活我生灵十万家,惠泽阴功浃神理。
天子临轩方用才,时时有诏搜草莱。
请歌何令能治水,愿采斯言献天子。
今年大水如去年,民困适遭何令贤。
贤哉何令能治水,枪木编芦多准拟。
赏罚公平贫富均,赤脚亲临食亡匕。
每趋危垫必身先,往复连宵几百里。
浪头作恶工莫施,一拜能令二龙起。
白龙先去黑龙随,鳞鬣分明皆见之。
须臾浪定埂可禦,父老惊嗟咸涕洟。
西门投巫安足比,亦胜乘舆济溱洧。
活我生灵十万家,惠泽阴功浃神理。
天子临轩方用才,时时有诏搜草莱。
请歌何令能治水,愿采斯言献天子。
鉴赏
这首《治水谣》是宋代诗人郭祥正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何令在治理洪水时的英勇与智慧。
诗中首先描述了去年洪水泛滥,官府未能及时救助,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逃亡他乡。紧接着,今年洪水再次来袭,情况似乎更为严峻。然而,何令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为困境中的百姓带来了希望。
何令以其公平的赏罚制度和对贫富的合理分配,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与爱戴。他亲自下到灾区,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往返于灾区与治水现场,夜以继日地工作。面对汹涌的洪水,他运用智慧,巧妙地利用枪木、芦苇等材料,成功地抵御了洪水的侵袭,甚至能够使“二龙”(可能象征着洪水的力量)退却。
何令的行动感动了当地的老百姓,他们对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泪水与欢笑交织在一起。诗中提到,何令的治水之举,不仅拯救了十万家庭的生命,还使得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其恩泽深入民心,影响深远。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何令的赞美,并希望将这一事迹上报朝廷,让天子知晓这位英雄的壮举,给予应有的表彰与奖励。
整首诗通过对何令治水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官员与百姓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