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耽书更不忘,鹄文虫篆烂生光
出处:《寄朱伯盛》
明 · 卢熊
白首耽书更不忘,鹄文虫篆烂生光。
高人为赋峨冠石,太史曾题琢玉坊。
野屐蹋云闲看竹,春帘凝雾静焚香。
别来又泛松陵棹,渺渺轻鸥江水长。
高人为赋峨冠石,太史曾题琢玉坊。
野屐蹋云闲看竹,春帘凝雾静焚香。
别来又泛松陵棹,渺渺轻鸥江水长。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卢熊的《寄朱伯盛》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和对友人朱伯盛的深深怀念。首句“白首耽书更不忘”描绘了诗人一生酷爱读书,即使年事已高仍坚持不懈,显示出他对知识的执着追求。次句“鹄文虫篆烂生光”则赞美了书籍中的文字之美,如鸿雁之文、虫鸟之篆,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第三句“高人为赋峨冠石”暗指友人朱伯盛学识渊博,如同峨冠石般尊贵,暗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第四句“太史曾题琢玉坊”进一步赞扬朱伯盛的才华,将他比作太史,曾在文学领域留下深刻的印记,如同琢玉坊中的精美之作。
第五、六句通过“野屐蹋云闲看竹”和“春帘凝雾静焚香”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的闲适生活,品茗焚香,观赏竹林,流露出浓厚的文人雅趣。最后一句“别来又泛松陵棹,渺渺轻鸥江水长”表达了诗人与朱伯盛分别后,独自泛舟江上,心中对友人的思念随着江水绵延,轻鸥相伴,画面宁静而深远。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书卷气贯穿始终,既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展现出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