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家世更谁过,江左风流近若何
出处:《赠杨宪长二首》
明 · 胡直
关西家世更谁过,江左风流近若何。
豸绣行经天下半,霜旌晚在蜀中多。
诗篇老去追元亮,禊事归来学永和。
自是山中多相业,不妨门外更施罗。
豸绣行经天下半,霜旌晚在蜀中多。
诗篇老去追元亮,禊事归来学永和。
自是山中多相业,不妨门外更施罗。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胡直所作,名为《赠杨宪长二首(其一)》。诗中通过对比关西与江左的文化传承,以及杨宪长的个人经历与成就,展现出对杨宪长的赞誉之情。
首句“关西家世更谁过”,以关西作为背景,暗示杨宪长家族历史悠久,且在文化或学术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无人能及。接着,“江左风流近若何”则将话题转向杨宪长个人的才华与影响力,通过“风流”二字,形象地描绘了他在文坛上的风采与魅力。
“豸绣行经天下半,霜旌晚在蜀中多”两句,进一步赞扬杨宪长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是在蜀地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这里的“豸绣”和“霜旌”分别象征着杨宪长的学术成就和威望,而“行经天下半”和“晚在蜀中多”则强调了他的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的贡献。
“诗篇老去追元亮,禊事归来学永和”两句,通过引用陶渊明(字元亮)和王羲之(永和九年举行兰亭集会)的例子,表达了杨宪长晚年仍致力于文学创作,并从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中汲取灵感,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宁静。
最后,“自是山中多相业,不妨门外更施罗”两句,总结了杨宪长不仅在学术和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周围的人,使得他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书斋之内,而是扩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这里的“相业”既指杨宪长的学术成就,也暗含了他作为一位领导者或导师的角色,而“门外更施罗”则寓意着他广纳贤才,不拘一格的开放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杨宪长个人经历、成就和人格魅力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杨宪长个人品质的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