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阿婆此指甲,昆吾国生长全文

阿婆此指甲,昆吾国生长

阿婆此指甲,昆吾国生长
当年三五时,搯花记月上。
纤纤成老大,却作爬沙状。
故人远持赠,慈意有著放。
想翁乍得之,未悟为何贶。
把玩至一再,丑妇能俱丧。
信手弹三声,铮然送妍响。
卯醺未全快,午偃到半饷。
溽绉垢能寸,美曝背如盎。
是时可柄用,于人无俯仰。
名之必可言,翁亦费亭当。
长吟出肺肝,闻者重惆怅。
人生七尺外,凡物皆是长。
维此金石交,百年相倚仗。
痴儿麻姑爪,忍痛不忍痒。

拼音版原文

āzhǐjiǎkūnguóshēngcháng

dāngniánsānshítāohuāyuèshàng

xiānxiānchénglǎoquèzuòshāzhuàng

rényuǎnchízèngyǒuzhefàng

xiǎngwēngzhàzhīwèiwèikuàng

wánzhìzàichǒunéngsàng

xìnshǒutánsānshēngzhēngránsòngyánxiǎng

mǎoxūnwèiquánkuàiyǎndàobànxiǎng

zhòugòunéngcùnměibèiàng

shìshíbǐngyòngrényǎng

míngzhīyánwēngfèitíngdāng

chángyínchūfèigānwénzhězhòngchóuchàng

rénshēngchǐwàifánjiēshìcháng

wéijīnshíjiāobǎiniánxiāngzhàng

chīérzhuǎrěntòngrěnyǎng

注释

阿婆:老妇人。
昆吾国:古代神话中的铸剑之地。
三五时:指农历十五的夜晚,月圆之夜。
搯花:摘花,此处指采花。
乍得:突然得到。
贶:恩赐,馈赠。
丑妇:比喻事物虽丑陋,但有吸引力。
铮然:形容声音清脆。
午偃:午睡。
美曝:美丽地晒太阳。
柄用:使用,有价值。
亭当:斟酌,考虑。
惆怅:悲伤,失落。
七尺:古人认为人的身高为七尺。
金石交:坚固的友谊,比喻永恒不变的关系。
痴儿:天真的人,此处可能指孩童。
麻姑:传说中的仙女,指甲长而坚韧。

翻译

这老妇人的指甲,出自昆吾国的土地。
在那明月当空的夜晚,她曾亲手采花记录时光。
细小的指甲如今已粗大,却仍保持着抓握的形状。
故友远方赠送,饱含着慈爱与期待。
我想那位老人初次得到它,不明白这是何等的恩赐。
他反复把玩,连丑陋的女子也会为之动容。
随手弹奏三声,清脆的声音传递着美妙的旋律。
清晨的微醺并未完全消散,午后的小憩又过了许久。
即使布满皱纹和污垢,阳光下也显得饱满如盎。
这时的指甲虽已老去,但依然有价值,无需低眉顺眼。
给它命名,必定有其深意,老人为此颇费思量。
他深情吟咏,听者因此感到深深的哀伤。
人生短暂,万物皆有其长处。
唯有这金石般的友谊,能支撑百年岁月。
即使是孩童麻姑的指甲,也能忍受疼痛,却不忍瘙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埴的作品,名为《有遗搔痒之具曰不求人又曰婆指甲约相赋》。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一件物品——阿婆(老妇人的俗称)用过的指甲的描述,展开了一段怀旧和感慨的情思。

首先,"阿婆此指甲,昆吾国生长"两句点出了物品的来源,昆吾国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古称,这里通过老妇人的指甲,引出了一种时空的穿越感。"当年三五时,搯花记月上"则描绘了过去某个美好的时光,那时阿婆可能正用这副指甲在月光下搓花。

接着,"纤纤成老大,却作爬沙状"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物品的变迁,从原本精细的形态变得粗糙如同爬沙(可能是某种工具)的样子,这也象征着生命的磨损。

"故人远持赠,慈意有著放"一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感伤,阿婆将这副曾经伴随她多年的指甲送给诗人,透露出一种深情和不舍。"想翁乍得之,未悟为何贶"则是诗人对此物品的珍视,他认为这份赠予可能含有一种特别的情意。

接下来的几句"把玩至一再,丑妇能俱丧。信手弹三声,铮然送妍响"描述了诗人对这副指甲的珍爱和玩味,以及通过它发出的声音,这些都成为诗人心中美好的记忆。

"卯醺未全快,午偃到半饷。溽绉垢能寸,美曝背如盎"几句则是对指甲形态的进一步描写,它们已经变得不再适用于原来的用途,但仍然保留着往日的风貌。

诗人通过这些描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这件物品所承载的情感和记忆的珍视。"是时可柄用,于人无俯仰。名之必可言,翁亦费亭当"几句则是诗人对这件物品在当下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它不仅是一件可以使用的物品,也是一个承载着故事和情感的存在。

最后,"长吟出肺肝,闻者重惆怅。人生七尺外,凡物皆是长。维此金石交,百年相倚仗"几句则是诗人对这件物品所引发的深切感慨,以及他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悟。这不仅是对一件物品的情感寄托,也是对人生和世事的一种深刻体会。

整首诗通过对阿婆指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承载着深情厚谊物品的珍视。这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也是对生命、时间和记忆的一次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