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淮海閒居草,偶遣儿童次第成
出处:《次韵答裴仲谟》
宋 · 秦观
十年淮海閒居草,偶遣儿童次第成。
方愧贫家矜敝帚,忽蒙邻壁借馀明。
文昌但愿花前老,张翰何须身后名。
移病阖门参拜阻,卧听车马去来声。
方愧贫家矜敝帚,忽蒙邻壁借馀明。
文昌但愿花前老,张翰何须身后名。
移病阖门参拜阻,卧听车马去来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十年:形容时间长。淮海:古代地区名,今江苏、安徽一带。
閒居:闲暇居住。
草:随意,随便。
矜:夸耀,自夸。
敝帚:破旧的扫帚,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馀明:多余的光明,这里指邻居家的灯光。
文昌:古代星宿名,象征文运和学问。
花前老:在花前慢慢变老,享受生活。
张翰:晋人,以辞官归隐而闻名。
身后名:死后留下的名声。
移病:托病不出,推辞赴约。
阖门:全家。
参拜:拜会他人。
阻:阻碍,不能。
卧听:躺在床上听。
车马去来声:路上车辆和马匹的来往声音。
翻译
在淮海度过十年闲居生活,偶尔让孩子们依次吟咏诗篇。我深感惭愧,贫困之家还自夸破旧的扫帚,忽然邻居慷慨借来余光照明。
只愿在花前老去,像文昌星那样享受生活,何必追求死后留名。
因病在家,无法出门拜会他人,只能躺在床上听外面车马的来往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题目为《次韵答裴仲谟》。诗中,诗人以十年在淮海闲居的生活为背景,描述了自己偶与儿童一同创作的乐趣。他自嘲家中贫寒,却对邻居的善意借用灯光心存感激。诗人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花前老去,像张翰那样追求现世的快乐,而非过于追求身后之名。身体不适让他无法出门应酬,只能在家静卧,聆听门外车马的喧嚣,流露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闲适而又深沉的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