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来悲晚从徘徊,斜日寒山又欲颓
出处:《晚春西原》
明 · 赵完璧
衰翁三月不出城,春深早已过清明。
西原偶尔踏芳草,且幸春光犹未老。
桃花半笑如有情,新柳垂青度妖鸟。
溪声送客去潺潺,村落迎人来渺渺。
步入翠红径,松烟逸高兴。
堕紫惜年华,绿阴怡日静。
嗟我尘埃人,幽境罕相并。
不如野鸦明月巢林隈,空怜海鹤来往啄苍苔。
喜来悲晚从徘徊,斜日寒山又欲颓。
西原偶尔踏芳草,且幸春光犹未老。
桃花半笑如有情,新柳垂青度妖鸟。
溪声送客去潺潺,村落迎人来渺渺。
步入翠红径,松烟逸高兴。
堕紫惜年华,绿阴怡日静。
嗟我尘埃人,幽境罕相并。
不如野鸦明月巢林隈,空怜海鹤来往啄苍苔。
喜来悲晚从徘徊,斜日寒山又欲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一位老者在西原踏青的场景,细腻地捕捉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和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衰翁三月不出城,春深早已过清明”点出老者久居城中,错过了早春的美景,直到三月才得以走出城市,踏入春深已过的季节。这种对错过美好时光的遗憾,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西原偶尔踏芳草,且幸春光犹未老”一句,老者在偶然间踏入西原,发现春光尚未完全消逝,内心感到一丝庆幸。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桃花半笑如有情,新柳垂青度妖鸟”通过桃花的“笑”和新柳的“青”,以及飞过的“妖鸟”,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赋予了自然界的生物以情感色彩,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溪声送客去潺潺,村落迎人来渺渺”描绘了溪水潺潺送别游人,村落静谧地迎接访客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步入翠红径,松烟逸高兴。堕紫惜年华,绿阴怡日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漫步于翠绿与红色交织的小径上,松烟飘散,心情愉悦;面对紫色的落花,惋惜时光流逝;绿荫下的静谧时光,让人心情平和。
“嗟我尘埃人,幽境罕相并。不如野鸦明月巢林隈,空怜海鹤来往啄苍苔。”诗人感叹自己身为尘世中的人,难得有机会体验到如此幽静的自然之境,羡慕野鸦能在明月之夜栖息林间,而海鹤只能在苍苔中觅食。
最后,“喜来悲晚从徘徊,斜日寒山又欲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也有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悲叹,最终在斜阳映照的寒山前,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老者踏青的生动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