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苏子瞻,声名绝后先
出处:《赠苏子瞻》
宋 · 秦观
叹息苏子瞻,声名绝后先。
衣冠传盛事,兄弟固多贤。
感慨诗三百,流离路八千。
直心羞媚灶,忠力欲回天。
缧绁终非罪,江湖秪自怜。
饥寒常并日,疾病更连年。
明主无终弃,西州稍内迁。
奏言深意苦,感涕内人传。
前席须宣室,非熊起渭川。
君臣悦相遇,愿上角招篇。
衣冠传盛事,兄弟固多贤。
感慨诗三百,流离路八千。
直心羞媚灶,忠力欲回天。
缧绁终非罪,江湖秪自怜。
饥寒常并日,疾病更连年。
明主无终弃,西州稍内迁。
奏言深意苦,感涕内人传。
前席须宣室,非熊起渭川。
君臣悦相遇,愿上角招篇。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叹息:表示感慨或遗憾。苏子瞻:苏轼的字。
声名绝后先:名声超越后世。
衣冠:指显赫的家世和事迹。
流离:漂泊不定。
羞媚灶:比喻不阿谀奉承。
忠力欲回天:尽忠尽力想要改变命运。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牢狱。
西州:指当时的西部官署。
内迁:从外地召回。
奏言:向君主进言。
感涕:感动得流泪。
宣室:汉代宫殿名,象征君主接见贤臣的地方。
非熊:典故,指贤臣被君主召见。
渭川:渭水,比喻贤臣出仕之地。
角招篇:比喻激励人心的文章。
翻译
感叹苏东坡,名声超越时代在先。他的衣冠事迹流传,兄弟众多才贤。
感慨《诗经》三百篇,一生漂泊行程八千。
正直之心不愿谄媚权贵,忠诚之力想要扭转乾坤。
虽然身陷囹圄并非罪过,但只能在江湖中自我怜悯。
饥饿寒冷常常连续,疾病缠身更是多年。
英明的君主不会永远放弃,他逐渐被召回西部官署。
奏章深藏苦衷,宫人也为之感动流泪。
希望能像汉文帝召见贾谊那样,在宣室畅所欲言。
期待君臣间的愉快相逢,愿写下激励人心的文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为苏轼所作的赠诗,表达了对苏轼深深的敬仰和对其遭遇的感慨。诗中首先赞扬了苏轼的声名超越当世,不仅个人才华出众,家族也人才辈出。接着,诗人感叹苏轼的坎坷命运,虽有《诗经》般的才情,却因流离失所而历经艰辛。他以直心不阿谀奉承,忠诚坚韧,试图改变时局,即使身陷囹圄也不以为罪,只能自我怜悯。
诗中提及苏轼在困厄中的生活,饱受饥寒疾病之苦,但坚信明主不会永远放弃。尽管被贬谪到偏远之地,他的忠心和才情仍希望能得到重用。诗人期待苏轼能在朝廷上再次受到重视,就像周文王在渭水边遇到姜子牙那样,君臣能有愉快的相遇,希望他能写出更多佳作。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是对苏轼的赞美,也是对他的同情与鼓励,体现了秦观对好友的深厚情谊和对苏轼才华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