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四月正清和,白塔红桥小艇过
出处:《初夏怀故山》
宋 · 陆游
镜湖四月正清和,白塔红桥小艇过。
梅雨晴时插秧鼓,蘋风生处采菱歌。
沉迷簿领吟哦少,淹泊蛮荒感慨多。
谁谓吾庐六千里,眼中历历见渔蓑。
梅雨晴时插秧鼓,蘋风生处采菱歌。
沉迷簿领吟哦少,淹泊蛮荒感慨多。
谁谓吾庐六千里,眼中历历见渔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镜湖:古代湖泊名,这里指西湖。簿领:官府文书,代指繁忙的公事。
蛮荒:偏远荒凉的地方。
渔蓑:渔夫穿的蓑衣,象征田园生活。
翻译
镜湖的四月天气正好,白塔、红桥下小船轻轻划过。梅雨过后天放晴,农夫们开始插秧,击鼓作乐;在长满蘋草的地方,传来采菱女的歌声。
我沉迷于文书工作,吟诗作赋的时间很少,流连在这偏远之地,感慨颇多。
谁说我的居所远在六千里外,眼前清晰可见的是渔夫们穿着蓑衣劳作的场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陆游在初夏时节对故乡的怀念之情。首句"镜湖四月正清和",以镜湖的清明和煦之景开篇,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恬静与宜人。"白塔红桥小艇过"进一步描绘了湖上的生动画面,小艇穿梭于白塔红桥之间,增添了几分诗意。
"梅雨晴时插秧鼓"写出了农忙时节的到来,梅雨过后,农民们抓紧时机插秧,劳动的节奏与欢快的鼓声交织在一起,体现了生活的活力与希望。"蘋风生处采菱歌"则通过采菱女的歌声,传递出田野间的欢愉与和谐。
然而,诗人身处蛮荒之地,远离故土,"沉迷簿领吟哦少,淹泊蛮荒感慨多"表达了他对公务繁重、生活单调的感叹,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最后两句"谁谓吾庐六千里,眼中历历见渔蓑"直抒胸臆,虽然身处千里之外,但诗人的心中却清晰地看见了故乡渔夫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展现了他对故园的深深眷恋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