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洞揭中天照,顿失萤光与众星
出处:《独悟斋为徐牛山次白沙韵》
明 · 庞嵩
拨尽浮云即太清,杳无声臭更何听。
洗心斋戒惟周易,玩意危微自壁经。
逐外万般俱幻妄,静中孤窍出虚灵。
太阳洞揭中天照,顿失萤光与众星。
洗心斋戒惟周易,玩意危微自壁经。
逐外万般俱幻妄,静中孤窍出虚灵。
太阳洞揭中天照,顿失萤光与众星。
鉴赏
这首诗《独悟斋为徐牛山次白沙韵》由明代诗人庞嵩所作,展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考与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句“拨尽浮云即太清”,以“拨尽浮云”象征去除心灵的杂念与尘埃,达到一种纯净无染的状态,如同天空一般清明。接着“杳无声臭更何听”进一步强调在这样的境界中,一切世俗的纷扰与杂音都已消失,心灵得以宁静,不再受外界干扰。
“洗心斋戒惟周易”表明诗人通过修炼内心,遵循《周易》的智慧来净化心灵,寻求内心的平和与指导。而“玩意危微自壁经”则暗示了在静思冥想中,通过对《老子道德经》等道家经典的学习与体悟,理解宇宙的微妙之道,从而达到心灵的升华。
“逐外万般俱幻妄”表达了诗人对于外在世界种种现象的超越,认为它们都是虚幻不实的,只有内在的真我才是永恒不变的。最后,“静中孤窍出虚灵”描绘了在寂静之中,心灵深处的真我得以显现,释放出一种超脱的灵性。
“太阳洞揭中天照,顿失萤光与众星”以太阳穿透云层照亮大地,比喻真理的光芒驱散了心灵的阴霾,使得万物得以清晰可见。同时,也暗喻了诗人通过深入的思考与修行,达到了洞察宇宙真理的高度,使那些看似明亮的外在事物(如萤火虫的光芒)显得黯淡无光,凸显了内在精神世界的伟大与光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我认知、心灵净化以及宇宙真理的追求与领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探索的独特视角与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