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瞻熊轼咸相谓,太守经行此未尝
出处:《过渔浦作》
宋 · 刁约
一水相望越与杭,渡头人物见微茫。
翩翩商楫来溪口,隐隐耕犁入富阳。
市肆凋疏随浦尽,山峰重叠傍江长。
民瞻熊轼咸相谓,太守经行此未尝。
翩翩商楫来溪口,隐隐耕犁入富阳。
市肆凋疏随浦尽,山峰重叠傍江长。
民瞻熊轼咸相谓,太守经行此未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一水:一条河。相望:遥望。
越:古代国名,今浙江一带。
杭:杭州。
渡头:渡口。
微茫:模糊不清。
翩翩:轻盈的样子。
商楫:商船。
溪口:河流的入口处。
隐隐:隐约可见。
富阳:古县名,今浙江富阳。
市肆:店铺和市场。
凋疏:零落稀疏。
浦:水边。
重叠:层层叠叠。
江长:江岸绵延。
民瞻:百姓观看。
熊轼:古代官员出行时乘坐的一种有遮蔽的车子。
咸:都。
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经行:经过。
未尝:未曾。
翻译
一水相望越与杭,渡头人物见微茫。翩翩商楫来溪口,隐隐耕犁入富阳。
市肆凋疏随浦尽,山峰重叠傍江长。
民瞻熊轼咸相谓,太守经行此未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开篇“一水相望越与杭,渡头人物见微茫”两句,通过对比远近景物的大小,营造出一种空间感和深邃感,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那一水之隔的遥远与渺小。诗人巧妙地运用“越与杭”的历史文化内涵,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时空交织在一起。
接下来的“翩翩商楫来溪口,隐隐耕犁入富阳”两句,描绘了船只在水面上轻盈地滑行,以及农夫在田间勤劳耕作的情景。这里的“翩翩”和“隐隐”都是动静结合的笔触,不仅传达出画面的生动性,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市肆凋疏随浦尽,山峰重叠傍江长”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边缘化的市场和连绵不绝的山峰。这里的“凋疏”形容商市的稀少,不仅是对景物的刻画,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那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一种感受。
最后,“民瞻熊轼咸相谓,太守经行此未尝”两句,通过百姓和官吏的互动,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风景的共同赞赏,以及官员对这片土地的关注。这里的“咸相谓”和“经行”都传递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细的笔触和深远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江南水乡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以及对自然美景与社会生活的独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