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科斗书千古,满径风骚竹万章
出处:《和遁泽初夏韵二首 其二》
宋 · 王柏
深深陋巷更深藏,袜线曾无一寸长。
学问不宜随苟且,传闻何敢喜张皇。
一池科斗书千古,满径风骚竹万章。
此意寂寥谁与共,美人只在水之阳。
学问不宜随苟且,传闻何敢喜张皇。
一池科斗书千古,满径风骚竹万章。
此意寂寥谁与共,美人只在水之阳。
注释
深:形容巷子幽深。陋巷:简陋狭窄的小巷。
更:更加。
藏:隐藏。
学问:学术研究。
不宜:不应该。
苟且:随便应付。
传闻:未经证实的消息。
喜:轻易。
张皇:慌张。
科斗书:蝌蚪文,古代的一种文字。
千古:千年。
风骚:指文学才华。
竹万章:竹子成林,象征丰富的书籍。
此意:这种情感。
寂寥:孤独寂寞。
谁与共:谁能理解。
美人: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或理想。
水之阳:水的北岸,古人以北为阳。
翻译
深居简出的小巷更显幽静,连袜线都从未超过一寸长。学术研究不能随意应付,对待传闻切勿轻信张扬。
满池蝌蚪般的古籍记载着千年的历史,小径两侧丛生的竹子仿佛诉说着万卷诗章。
这份孤独的情怀,又有谁能共享?美人的身影只在水的北岸映照。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通过对深邃巷陋、袜线长度的描绘,以及学问与传闻之间微妙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书卷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深深陋巷更深藏”一句,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隐逸于世的生活方式。接着“袜线曾无一寸长”,则是对这种隐居生活中物质贫乏的一个写照,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
“学问不宜随苟且”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与学问严肃认真的态度,拒绝浅尝辄止的浮躁。而“传闻何敢喜张皇”,则是对流言蜚语保持警觉,不轻信未经证实之事。
“一池科斗书千古”和“满径风骚竹万章”两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交融,以及书卷给予心灵的滋润。这里,“一池科斗”可能指的是水边有鱼戏,这些自然景象被赋予了文化意义,而“满径风骚竹万章”则是对文学作品如同林立竹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赞美。
最后,“此意寂寥谁与共,美人只在水之阳。”诗人表达了一种孤独感和对理想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美人”或许是指自然之美,或是心中理想的象征,而“水之阳”,则可能暗示着光明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精妙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知识、文学以及自然之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