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令五月来,不见万山烧
出处:《濡须山头亭子》
宋 · 郭祥正
孤亭压危峰,绝景入平眺。
双崖控巢水,禹力万古耀。
林倾乾象辟,涛淙地轴掉。
茅茨数椽屋,噫哉魏武庙。
心殊岐山伯,迹异甘棠召。
荒戍传遗灵,血食岂亡诮。
吞吴势虽壮,晋起国旋剽。
楼船战士去,沧浪尽鱼钓。
平时欲何为,览古谩长啸。
愁烟起孤壑,白鸟聚残照。
谁令五月来,不见万山烧。
又复想大雪,下上玉岩峤。
重游莫能期,将归且停趬。
诗辞搜亦苦,物状竟难肖。
终篇写亭壁,翻惭画师妙。
双崖控巢水,禹力万古耀。
林倾乾象辟,涛淙地轴掉。
茅茨数椽屋,噫哉魏武庙。
心殊岐山伯,迹异甘棠召。
荒戍传遗灵,血食岂亡诮。
吞吴势虽壮,晋起国旋剽。
楼船战士去,沧浪尽鱼钓。
平时欲何为,览古谩长啸。
愁烟起孤壑,白鸟聚残照。
谁令五月来,不见万山烧。
又复想大雪,下上玉岩峤。
重游莫能期,将归且停趬。
诗辞搜亦苦,物状竟难肖。
终篇写亭壁,翻惭画师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濡须山头亭子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氛围,诗人郭祥正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美景与历史遗迹的深刻感悟。
首句“孤亭压危峰,绝景入平眺”描绘了亭子矗立在险峻山峰之上的壮观景象,仿佛与天地相接,令人叹为观止。接着,“双崖控巢水,禹力万古耀”则通过双崖控制着水流,象征着古代英雄禹的力量与智慧,历经千年依然闪耀着光辉。
“林倾乾象辟,涛淙地轴掉”两句,以林木倾斜、波涛汹涌的动态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磅礴气势。而“茅茨数椽屋,噫哉魏武庙”则将视线转向历史,提及三国时期的魏武帝曹操的庙宇,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心殊岐山伯,迹异甘棠召”通过对比,强调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与成就,进一步深化了历史与现实的思考。随后,“荒戍传遗灵,血食岂亡诮”则通过荒凉的边防与祭祀活动,反映了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以及人们对先人的怀念与敬意。
“吞吴势虽壮,晋起国旋剽”描绘了三国时期吴国的强大与短暂,以及晋国崛起后迅速的变革,体现了历史的瞬息万变。接下来,“楼船战士去,沧浪尽鱼钓”则以楼船战士的离去和沧浪变为钓鱼之地,象征着时代的变迁与和平的到来。
“平时欲何为,览古谩长啸”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感慨与思考,既有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遐想。最后,“愁烟起孤壑,白鸟聚残照”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孤鸟归巢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濡须山头亭子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山水之间,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韵味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