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缘路绝,热恼心灰
出处:《寂音自赞四首 其二》
宋 · 释德洪
三玄纲宗,壁立崔嵬。
攀缘路绝,热恼心灰。
如化鲲鹏,不借风雷。
盖自化耳,宁有法哉。
汾阳此秘,寂音揭开。
手提大千,毫端往来。
攀缘路绝,热恼心灰。
如化鲲鹏,不借风雷。
盖自化耳,宁有法哉。
汾阳此秘,寂音揭开。
手提大千,毫端往来。
鉴赏
这首诗以“寂音自赞四首(其二)”为题,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邃理解与个人修行境界的追求。
“三玄纲宗,壁立崔嵬”,开篇即以“三玄”(道家经典《周易》、《老子》、《庄子》)为根基,喻佛法之高深,如同巍峨的山峰,难以攀登。这既是对佛法境界的高度概括,也是对自己修行之路的自我期许。
“攀缘路绝,热恼心灰”,进一步描绘了修行过程中的艰难与挑战。在追求佛法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仿佛无路可走,内心的烦躁与困扰也随之消散,暗示了通过修行达到内心平静的过程。
“如化鲲鹏,不借风雷”,以“化鲲鹏”为喻,说明真正的修行者无需借助外力,如同大鹏鸟一般,能够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表达了修行者内在力量的强大与自由。
“盖自化耳,宁有法哉”,强调修行的本质在于自我转化,而非依赖外在法则或规则,体现了佛教中“自度度他”的核心理念。
“汾阳此秘,寂音揭开”,“汾阳”可能是指唐代禅宗大师汾阳善昭,此处借以指明佛法的奥秘并非不可触及,而是需要通过内心的觉醒与探索来揭示。
“手提大千,毫端往来”,最后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宇宙间自由自在、无所不能的状态,手握着整个宇宙,笔尖在毫端间自如游走,象征着修行者达到了与宇宙合一的境界,心灵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释德洪对于佛法深刻的理解和个人修行的追求,以及达到精神自由与宇宙和谐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