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之仓箱实,始应政事修
散愁何所适,共作郭外游。
是时穷冬节,寒威未肯收。
茫茫一望间,丰瑞弥阡畴。
老农挟雉子,嬉戏寻朋俦。
问之向人语,明年报有秋。
淮南尘土地,高原少车沟。
夏苗率畏旱,冬雪苦不优。
若呈盈尺白,卒岁无所忧。
常闻争战后,天意不自由。
人心结恨愤,阴阳不旋流。
皇天佑邦家,予赉遍九州。
将欲扫凶丑,先为除凶蟊。
况此甸服内,大驾方豫游。
赐之仓箱实,始应政事修。
所以田野间,老农获歌讴。
愁中闻此语,悦如去罝罦。
未谙鼎馈食,亦宜保乾糇。
回头顾二子,不用自拘囚。
往来茅舍酒,三酌更献酬。
枯肠得滑润,一笑散孤幽。
放怀了无闷,万事皆悠悠。
晚归足益健,自喜筋力柔。
归见城中人,揣我将何求。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景,诗人以轻松愉快的心态去感受和表达自然与农民的生活状态。开篇“与君同酸苦,思得一散愁”透露出一种共鸣之情和解脱烦恼的情怀,而后文“共作郭外游”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相伴出游之乐。
“是时穷冬节,寒威未肯收。茫茫一望间,丰瑞弥阡畴。”这一段落描写的是深冬的景象,但即便是在严寒中,也有着对未来丰收的期待和信心。
接下来的“老农挟雉子,嬉戏寻朋俦。问之向人语,明年报有秋。”则是诗人观察到老农家的日常生活,他们即便是在困难中,也不失对来年的希望,这种乐观和坚韧的精神令人钦佩。
“淮南尘土地,高原少车沟。夏苗率畏旱,冬雪苦不优。”此段描绘的是农事的艰辛,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但诗人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悲观,而是接受并适应这些自然规律。
“若呈盈尺白,卒岁无所忧。常闻争战后,天意不自由。”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希望和平安宁的心愿,以及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痛苦的反思。
“人心结恨愤,阴阳不旋流。皇天佑邦家,予赉遍九州。”这一部分则是诗人对于社会动荡、人心不古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祈愿。
“将欲扫凶丑,先为除凶蟊。况此甸服内,大驾方豫游。”这里则是诗人对于社会清理邪恶、恢复秩序的期待,以及对君主出巡的赞颂。
“赐之仓箱实,始应政事修。所以田野间,老农获歌讴。”这一段落则表达了对于君恩及时、农业丰收所带来的喜悦,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农民生活改善的关怀。
“愁中闻此语,悦如去罝罦。未谙鼎馈食,亦宜保乾糇。”诗人在听闻这些好消息时,心中的忧愁得以释放,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节俭和储备。
“回头顾二子,不用自拘囚。往来茅舍酒,三酌更献酬。”这一部分则是诗人在家庭生活中寻求快乐,与家人相处的温馨时刻。
“枯肠得滑润,一笑散孤幽。放怀了无闷,万事皆悠悠。”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豁然开朗、心情舒畅的情感体验,是诗人在经历了各种生活琐事后所获得的超然境界。
“晚归足益健,自喜筋力柔。归见城中人,揣我将何求。”结尾部分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满意,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扰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农民生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境宁静而深远,情感真挚而豁达,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