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芦咫尺且忍寒,儿归附火牛系栏
出处:《题游昭画牛四图 其四》
宋 · 王灼
云蔽天,雪欺树。
山径之蹊断来去,飞花扑面朔风吼。
儿把牛索藏短袖,拥鼻冲过缩其脰。
茅芦咫尺且忍寒,儿归附火牛系栏。
山径之蹊断来去,飞花扑面朔风吼。
儿把牛索藏短袖,拥鼻冲过缩其脰。
茅芦咫尺且忍寒,儿归附火牛系栏。
注释
蔽:遮蔽。欺:压迫,使受苦。
蹊:小路。
朔风:北方的寒风。
索:绳索。
缩其脰:缩着脖子。
茅芦:简陋的茅草屋。
附火:靠近火源。
系栏:拴在栏杆上。
翻译
乌云遮蔽了天空,大雪压弯了树枝。山路小径被积雪阻断,飞舞的雪花迎面扑来,北风吹得呼啸。
孩子把牵牛的绳索藏在衣袖里,捂着鼻子快速穿过,缩着脖子抵御寒冷。
尽管茅草屋近在咫尺,我们还得忍受严寒,等孩子回家后,牛要拴在栏里取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农村的生动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寒冷而又温馨的画面。
“云蔽天,雪欺树。”两句开篇即营造出一个被积雪覆盖的冬日景象,天空阴沉,云朵遮蔽着太阳,而树木则被厚厚的雪花掩埋,使人感到一片肃杀之气。
“山径之蹊断来去,飞花扑面朔风吼。”诗人的笔触随即转向山路,这里的“蹊”字生动地描绘出脚步在积雪中留下的痕迹,而“飞花”则是飘落的雪花,它们被寒风吹打着,扑向脸庞,使人感到刺骨的寒冷。
“儿把牛索藏短袖,拥鼻冲过缩其脰。”这里出现了一个孩子的形象,他正忙于寻找并隐藏牛,只露出一截短袖。同时,他用手捂着鼻子,快速地穿行在风雪中,以躲避寒冷。而“缩其脰”则传达出他为了抵御严寒而蜷缩身体的动作。
“茅芦咫尺且忍寒,儿归附火牛系栏。”诗人继续描写孩子与自然抗争的情景。“茅芦咫尺”指的是用茅草和芦苇做成的粗糙座椅,而孩子正坐在这类简陋的物件上。尽管如此,他仍在忍受着寒冷。紧接着,“儿归附火牛系栏”则表明孩子最终返回到温暖的火堆旁,与被绑在栏杆上的牛共享一方安稳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景物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农村生活中的艰辛与温馨,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于生命力量和自然界的深切感悟。